(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爷爷、舅爷爷,我们替父亲来看你们了。他和你们在天上‘团聚’了吧。”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的儿子葛凤瑾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前献花、鞠躬,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幸存者后代、学生等约80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清明祭仪式,祭奠86年前遇难的亲人、同胞。

“去年这个时候,我是陪着父亲一起来的。今年年初父亲走了,临终前叮嘱我,要把历史记忆传承下去。”泪水交织着雨水在葛凤瑾脸上流淌。

1937年12月,葛道荣的叔父和两位舅舅惨遭日军杀害,年仅10岁的葛道荣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后侥幸逃生。此后数十年间,葛道荣一遍遍叙述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参加各类宣讲、座谈等超过150场,还将亲身经历整理成近10万字的《铭记历史》,传给了葛家的每位子孙。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明祭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面向“哭墙”,人们鞠躬、献花、默哀。被民间称作“哭墙”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名单墙上,共铭刻了10665个死难者姓名。如今,战争的硝烟远去,历史的见证者也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凋零。截至目前,由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43位。

“‘哭墙’上亲人的名字,是我们家族永远的伤痛。我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只有不忘历史、振兴中华,才能真正告慰亲人们、同胞们的在天之灵。”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余昌祥的女儿余惠如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幸存者后代等面向“哭墙”献花。新华社记者邱冰清 摄

“这些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沉痛过往,是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永远铭记用血泪凝成的历史记忆,把维护和平、珍爱和平的祈愿传递下去,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就是我们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