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这对于中国职业拳击来说注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资料图】
张志磊将在英国伦敦挑战WBO重量级过渡拳王乔伊斯,这是中国重量级拳手第一次参与带有“世界拳王”头衔的比赛,一旦获胜,张志磊将获得直面WBO正式拳王乌西克的强制挑战权……
距离大战越来越近,眼下澎湃新闻记者连线了这位远在美国的40岁老将,听他讲述备战情况和这些年一路坚持的不易。
创造历史的比赛
“这场比赛要来争夺WBO的过渡拳王金腰带,对我个人和中国职业拳击大级别重量级来讲,都算是一个里程碑(的比赛)。”
“拿到这个过渡拳王,就会获得WBO的强制挑战权,届时如果现任乌西克不应战的话,这场比赛的胜者将直接晋升为世界重量级拳王。”
或许是忙于艰苦的备战,电话那头的张志磊语气比较平静,但拳迷们不会忘记,1月22日张志磊通过社交媒体第一次向国内传递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激动和喜悦中,团队成员也都兴奋异常,大家击掌相庆,还有人又蹦又跳。
这场比赛太过重要——一直以来,重量级拳王都被认为是职业拳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头衔,即便是争夺过渡拳王,对中国选手来说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从这个角度看,张志磊签下比赛合同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创造了历史。
任何机会都不会放过
为什么张志磊能够站上这个舞台?不能不提到去年8月份与赫戈维奇的那场比赛,当时张志磊第一回合就击倒对手,最终打满12回合遗憾地以点数判定败北。
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次失利,但赛后拳击圈和观众都给予了张志磊高度评价,时至今日,张志磊回忆起来也颇为感慨。
“这不是一个我们想要的结果,当时我认为我赢了。赛后我的排名没有降,反而升了两个名次,这证明了大家对我的认同,看到了我在比赛中的表现,很多业内人士和拳迷也觉得我赢了。”
“这场比赛之后,乔伊斯的推广人找到我们的团队,问我有没有意向打一场。我当然同意,我的目标就是世界拳王,任何(可以去争夺拳王的)机会都不会放过,必须打。”
可以说,张志磊用行动证明了自己,那场含金量颇高的比赛为他争得了继续登上大场面的机会。
此前,一度有传闻前世界拳王约书亚可能会与张志磊比赛,约书亚的推广人赫恩和张志磊也有合作,双方签订了4场比赛的推广合约,与赫戈维奇的比赛是最后一场,按理说,这场比赛成行的可能性很大,对此,张志磊援引了赫恩本人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约书亚下一步想干什么。”
听上去,被乌西克击败的约书亚意志有些消沉,面对有着出色表现的张志磊,并没有尽快敲定比赛的想法,张志磊也就不再等待,随着乔伊斯浮出水面,双方一拍即合。
作为过渡拳王,也是曾经的奥运银牌得主(里约奥运会),乔伊斯进入职业拳坛后15战全胜14场KO,是一个极具实力的对手,张志磊对他印象深刻。
“他打法硬朗,属于一直进攻的风格,在这个水平的选手没有什么软肋。”
和澎湃新闻记者攀谈间,张志磊细数了现在重量级拳坛的选手,“富里、乌西克、维尔德、约书亚,下面就是乔伊斯、鲁伊兹,赫戈维奇也不错,其实就这么几个人。”
某种程度上,张志磊已经触碰到了世界重量级拳击的最顶尖行列。
除了对手实力强劲之外,此番张志磊还面临着长途跋涉的影响,长期在美国训练的他必须去乔伊斯的家乡英国比赛,此前英国拳手在主场战绩都颇为亮眼,裁判对于主场选手的打分偏袒被认为是一个潜在因素。
对此,张志磊是否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呢?
“我们4月6日从美国出发,会提前近10天来适应当地的比赛环境,其实对于我来说,到哪里打都一样,不存在什么主场不主场,(比赛)还是得凭借个人实力来打。”
“从上一次比赛来看,把结果交给自己才更放心,我会竭尽全力寻求KO,不会把结果交给裁判来左右。”张志磊的霸气溢于言表。
张志磊的自信建立在实力与艰苦训练之上,从1月份到4月15日比赛开打,总共有大约3个月的准备时间,张志磊坦言现在的备战相当充分。
根据计划,他晚上9-10点就上床睡觉,上午10点多前往训练馆,每周一三五练技术,二四六练专项体能。
张志磊介绍,大级别选手的训练时间相对于小级别没有那么长,但强度可观,以张志磊自己而言,他的技术训练会打上15-17个回合的实战,光陪练就有三人。
此外,张志磊还会进行各种辅助的训练,清晨6点,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已经走进了游泳馆,强化自己的有氧能力。
“(进行)魔鬼训练,才能成为魔鬼……”这是张志磊个人社交媒体上的留言,这段时间里,张志磊的生活除了训练,就将自己关在家里休息,本就少得可怜的社交全部切割,也不外出吃饭,为了这场大战,他心无旁骛。
张志磊自己也开玩笑说,现在吃饭、睡觉、走路都会想着的那个人就是乔伊斯。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比赛张志磊自掏腰包请WADA(世界反兴奋剂中心)全程进行兴奋剂检测,单这一项支出就花了他14万元人民币。
“还是为了比赛的公平、公正,WADA是奥运会兴奋剂检测的官方机构,完全按照奥运会的标准,其实也有免费的检测,但做得比较粗糙。”
张志磊透露,过去一周他已经接受了两次突袭检测,“检测前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来,飞到我们所在的城市后,相关人员都是直接敲门,上次我正好在训练馆,他们又赶到训练馆……”
这种状态会从申报开始一直延续到比赛结束,张志磊强调自己完全不担心,团队表示,之所以在合同中商定双方选手都要接受WADA的检测,主要是为了约束对方,“职业拳击中服用违禁药品并不鲜见,这样的话,我们更放心。”
当然,面对大赛,张志磊也会做到万无一失,比如饮食上,他这段时间再也没有外出就餐过,全部自己在家做饭,就是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
当澎湃新闻记者问及张志磊的厨艺时,他笑言:“食谱都是教练制定的,必须少油少盐,我的厨艺一般般,自己吃可以,别人肯定吃不下去,因为什么味道都没有。”
现在我不惧怕任何人
攀谈中张志磊还是会不时提及上一场与赫戈维奇的比赛,那是他进入职业拳坛26战中唯一的一次失利,但张志磊表示,失利非但没有让自己感到沮丧,相反更有冲劲了。
“当时的备战很完美,比赛打得也很好,我看到网上有人说最后一个回合我转身跑了,其实我当时听到了场边的提示音,还有10秒钟比赛结束,我感觉我肯定赢了,就撤了出来,赛后裁判宣布结果时,我听到了观众(对判决)的嘘声……”
在张志磊看来,今时今日的自己有底气面对任何强大的对手,包括眼前的乔伊斯, “通过那场比赛,反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斗志,赫戈维奇当时IBF排名第3,我排名第13,打完后我觉得排名不算什么。”
“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里,现在我不惧怕任何人,再打比赛我不会放过任何一秒钟,越到最后越要去全力争取。”
张志磊已经40岁了,在他这个年龄,中国选手依然征战赛场的只此一位,始终在海外打拼的也凤毛麟角。
这种背井离乡,张志磊记得异常清晰,“我是2014年3月份去美国的,一直待到现在,有8年了,这期间我在国内待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超过一年。”
关于为什么扎在大洋彼岸,张志磊的理由很简单, “因为训练的需要,我中间也回国了几次,但再去美国,又要重新恢复状态,很浪费时间。这样可以一直保持系统训练,一直保持比较好的比赛状态,随时有比赛都可以打。作为职业拳手,不能比赛来了,你还没准备好。”
张志磊在32岁才转职业,他自认为没有时间可以去耽误。
当下被问及在外打拼最大的感触,张志磊扔出一句,“干什么都不容易。”
这些年,这个男人经历了太多太多,训练和比赛需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同时还要面对经济上的压力和漂泊海外的孤独感。
关于花钱,张志磊挂在嘴边的是“精打细算”,曾经为了省下200美元,他在家自行处理眉弓伤口的拆线,没有选择去医院。
至于孤独,张志磊很诚实地表示:“别看我在这里待了那么久,其实基本和社会是隔绝的,每天就是从家到训练馆,从训练馆再回家。”
如果说这些困难咬咬牙就挺过去了,那么张志磊心中也有无法抚平的伤痛。
“这些年父母相继去世,没有陪在他们身边,也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这是最大的遗憾。”张志磊说到这里明显有些语塞,像是在刻意抑制自己的情感,停顿了一会儿继续回忆。
“2017年农历9月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起床去训练,大概7点钟,我接到了哥哥从国内打来的电话,电话里他说,‘回来吧,妈妈走了’。”
张志磊什么行李都没带,一个人奔往机场,定了最早的航班,11点钟从美国出发,经历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落地北京,之后又坐高铁赶往郑州,到站后还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回到老家周口市沈丘县时已经是凌晨2点……
一路奔波,这期间张志磊的脑子里都是懵的,他始终记得母亲生前和自己说得最多的话,“母亲总是说,‘儿子,别再外面飘了,回来吧。’我也反复告诉她,‘再打两年,我就回来了,哪也不去了,一直陪着你们’。”然而承诺再也没有机会兑现……
张志磊并非不想念家人,但他肩上一直背负着一种使命感,他想凭一己之力为中国职业重量级拳击打出一片天。
“2008年之前中国没有重量级的优秀选手,北京奥运会我拿到了银牌,当时我就告诉自己,‘你可以做到’。”
“转战职业后,我更加坚信自己,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拿到世界拳王,这将给中国职业拳击带来历史性的突破,我相信大多数中国拳击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梦想……”
当初的张志磊恐怕未曾想过,这条路自己要走如此之久,他也想过放弃,但这种念头转瞬即逝,时至今日,张志磊很骄傲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时候我也会对着镜子和自己说,‘今天你做得很棒,明天要做得更好一点’。”
正是凭着这份执着和韧劲,张志磊走到了今天,一个40岁的选手,依然活跃在职业拳击的中心舞台本就不易,更何况张志磊接连获得了争取挑战权的大赛,而在去年10月份著名的《拳台》杂志公布的排名中,他也排到了第10位。
现在,属于张志磊的这条路还没有走完,张志磊坦言,40岁的自己恰恰处在最好的时候。
“问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在现在呀!大赛一场接着一场,我觉得这么多年我终于熬过来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大家喜欢看我的比赛,现在就是我的巅峰期。”
4月15日的伦敦,他将挥出属于中国拳击的最重拳,不管胜负如何——“打吧,直到打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