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美丽的容颜总会老去,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才是演员永葆青春的正道。”近日,针对“绝望的文盲”一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谈了自己的看法。
所谓“绝望的文盲”,大抵是指那些文化储备不足、脑袋空空,张口念别字、下笔写错字,甚至连剧本都读不明白的演员或艺人。换句话说,此种语境中的“文盲”,并不是要搞什么学历歧视,而是对演员专业技艺不精、文化素养过低的批评。这样的情形,陈道明此前形容得更为精准,他们是被包装炒作出来的“塑料演员”。
不知从何时起,一众业务能力堪忧的流量明星在“贵圈”大行其道。一个个“鲜肉”“小花”,出道即“C位”,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红了之后,不说练艺修德,反倒飘到了天上,“拍戏靠抠图”“对白念数字”“背不过两行词”“啥都用替身”。业务水平低下至此,“流量”绑架行业至此,让不少人惊掉下巴。显然,在他们眼中,演戏远非长期耕耘的事业,借此赚快钱、出大名才是“正途”。这个角度讲,“绝望的文盲”从娱乐话题成为社会话题,也反映出大家对演艺行业“唯流量是从”苦之久矣。
当然对这一现象,舆论场、业界批评之声一直不少。比如,看完流量明星的表演,李成儒曾直言“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再如,年轻演员不背台词,王劲松气得大骂“你多不要脸呐”……可每每到这个时候,各种洗地操作就会扑面而来。这一次“绝望的文盲”也不例外,在演艺公司的操弄下,一众“粉丝”不知疲倦为自家爱豆辩解,更引发了一场甩锅大战,将饭圈痼疾暴露无遗。有资本站台、有粉丝喜爱,这或就是流量明星们不读书、不学习,不背台词、不磨剧本的底气。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回想过往,石挥、赵丹、于是之等“标杆式”表演艺术家十分重视演员的自我修养,强调演员要融情怀、品格和趣味于表演之中,拿出“真东西”奉献给观众。再看当下,近两年,《人世间》《狂飙》等引发全民观剧热潮,一大批有才能、对演戏用心用情的好演员脱颖而出,受到热捧。对比“绝望的文盲”被群嘲,也不难看出,观众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炒作“话题”和“颜值”,试图以“五官”引领“三观”的演艺之路早晚走不通。相关“绝望的文盲”不妨对号入座,早点清醒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