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 通讯员 王冬安 马源阳/文图


(资料图)

桂月初秋,驱车随潋滟白河入新野沃土,近旁黄澄澄的秋梨、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间穿梭着忙碌的村民和隆隆作响的各式机械,远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俯瞰一渠清水穿城而过,城中马路四通八达,幢幢住宅绿荫环抱,古城处处洋溢丰收的喜悦,处处激荡奋进的力量。

十年奋斗,日新月异;十载芳华,新野常新。新时代的十年,新野县坚定不移沿着领袖指引的方向开拓进取、砥砺奋进,经济稳步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生态持续好转、民生有效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聚焦转型升级 厚植发展潜力

新野县牢固树立“产业为基、企业为根、项目为王、转型为纲、创新为要”的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县域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都有了明显提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2021年全县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0%,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4.4%、8.1%、9.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96亿元、年均增长11.3%,全县136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86亿元,同比增长10.5%。

按照“提升纺纱、主攻面料、打通印染、发展终端、塑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打造规上纺织服装企业43家,纱锭规模达200万锭,年织布2.2亿米,棉纺织规模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20位。上半年,43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完成产值55亿元。

按照“培育龙头、建设基地、绿色安全、打响品牌”的思路做优食品加工产业,立足本地优势农业资源,形成以肉类、白酒、蔬菜等产品为主导的农副食品加工产业,打造以科尔沁牛业、汉华酒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随着科尔沁公司肉制品加工等项目建成使用,农副食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趋于完善。上半年,11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7.8亿元。

按照“做大规模、提高质量、培育市场、打牢基础”的发展思路做大光电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实施“返乡创业”工程,打造以鼎泰高科、旭润光电为龙头的光电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电子元器件—模组—电装备”的全产业链。上半年,15家规模以上光电电子企业完成总产值7.3亿元。

按照“创牌、定标、创新、智造”的原则培育发展玩具产业,致力打造“玩具之都”,以明迪玩具、星梦科教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初步形成“设计—模具—注塑—组合—移印—包装—销售”的产业链条,成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新特色产业。上半年,3家规模以上玩具制造企业完成总产值6557万元。

聚焦粮食安全 筑牢振兴基石

新野县境内无山,百里平川,耕地面积107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高,基础较好,该县在做优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做强肉牛、蔬菜、花生三大优势产业,培育花、果、药、菌特色产业,打造“1+3+N”农业格局,形成了具有新野特色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夯实群众增收基础。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86元、年均增长7.3%,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

抓规划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蓝图更加清晰。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稳步发展优质小麦和玉米种植,积极创建小麦、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总产、单产逐年提高。夏粮生产从2012年的亩均单产389.87公斤增至2022年的482.5公斤;依托蔬菜、肉牛、花生优势特色产业,聚焦精深加工、三产业融合两个关键环节,培育以裕康面业、大河蔬菜等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引进食全十美食品产业园和麦金地公司中央厨房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全面拉长链条,推进“优质小麦基地+面粉加工+面食系列”“蔬菜基地+净菜加工+中央厨房”等五大链条体系建设,以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产业链拉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新支撑、新载体。

抓特色品牌,农民增收后劲进一步加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开展蔬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随着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现代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省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县推进试点县、新野县国家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实施,县域范围内6个占地26万的亩蔬菜瓜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县域蔬菜产业实现由“集约”到“集群”的转变,蔬菜面积由2012年的20万亩发展到2022年的35万亩,产量由100万吨增长到210万吨,蔬菜产业产值由10亿元增长到30亿元。

按照“扩面、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实施花生种子工程,推广高油酸油用花生和食用优质花生新品种,促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品种推广+花生种植+花生机械+秸秆综合利用+花生深加工+花生贸易”全产业体系,形成年交易量200多万吨、年产值30多亿元的豫西南最大的花生交易集散地,花生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30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42万亩。

聚焦民生提质 成果惠及群众

新野秉承以人为本、以产兴城、以水靓城的建设理念,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新型城乡体系,以全域化的视角来谋划城乡贯通,以“四个一体化”实现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倾力构建“1城2区5中心8镇60中心村”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平原水城”品牌,走好“绿富美”发展之路。

五年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144.6亿元,是新野历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2022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5%,较2012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城乡环卫一体化,致力于“一把扫帚扫城乡”。投入5600万元,实行市场化运作,构建“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机制,解决平原县人口密度大、垃圾产量大、处理难度大的问题。

聚焦城乡公交一体化,大力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打造城乡20分钟交通圈,在新建、改造提升干线公路518公里的基础上,购置新能源电动公交车170辆,投资350万元配套建设港湾站、城乡公交运营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绿色环保”的公交体系,实现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

聚焦城乡教育一体化,着眼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十年来,大力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强化教育项目建设,不断缩小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的差距,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2012年以来,全县投入资金12.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48所,新增学位2.2万个,资助贫困学生32.2万人次,拨付资助资金近2亿元。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学生互助共享,城乡教育发展进一步均衡。

聚焦城乡医疗一体化,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数字赋能医疗服务等举措,不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结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机构布局,成立由县人民医院牵头,20个一级医疗机构、270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制定管理章程,明确权责关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2021年以来,共组建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团队127个;依托县人民医院现有设施条件,高标准建成八大诊疗中心,投资3000余万元架设覆盖全域的信息化平台,建成心电、影像等六大远程中心,县域内就诊率97.61%,实现了“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目标,让老百姓成为医改实实在在的“获益人”。

牢记嘱托再奋进,坚定信心勇登攀。新野县委书记赵红亮说:“站在新起点,新野县将始终牢记嘱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新野。以实际行动书写新野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新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