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天上午,光明日报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告诉了一个非常突然又震惊的消息,我们共同的老领导、老朋友徐光春书记,今天凌晨去世了。我一时不敢相信,马上向光春同志的秘书白建国求证,果然,光春是今天凌晨五点,平静但永远离开了我们。

说起来,光春在我工作的两个单位当过我的直接领导。一个是光明日报,一个是广电总局。1994年,我在光明日报评论部工作时主持创办了一份文化类报纸《中华读书报》,我在《创刊那些事》中记叙这段往事:“办报过程非常简单:开了个可以写入读书报历史的‘香山会议’,说是会议,无非是我们几个筹备人员请了光明日报总编辑徐光春在香山吃了个饭。光春同志本来就是个格局很大的领导,一看有人出面操持,有人愿意出钱,就啥也没说同意了。记得那次还在饭店游泳池一起游了泳,算是事业与共,赤身相见了。我们上报的方案提出:光明日报副总编辑陶恺兼任总编辑,梁刚建任副总编辑。报告送上去,徐光春大笔一挥就把陶恺的名字划去,同时删去了梁刚建头衔中的‘副’字。这体现了光春同志敢于使用新人的气魄。这样,我从一个普通评论员一下子当上了所谓副局级总编辑。”当然我也没给光春丢脸,创刊后这张报纸一纸风行,在文化知识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现在人家介绍我时还说这位是中华读书报创始人。

后来光春调任广电总局任局长,觉得我还有点能力,就把我直接调入广电总局。但抱歉的是,我对广电了解的太少,难堪大任,只能在广电出版社当了社长,算是回归文字老本行。这中间我曾经委婉提出能不能去电视台,但光春没接话茬。看来他虽爱才,但更是知人善任,是个有温度但更有原则的领导。

说到原则,光春去河南当省委书记后,我去拜访过一次,带了一点小礼品。我前脚刚回到住处,光春的秘书后脚就追来了。原来是把小礼品退还了,搞得我一时有些尴尬。但这也符合光春一贯清廉的处事风格。我跟光春的两位公子都很熟,他们告诉我,光春去河南前曾向他俩发令,不许迈进河南一步。

当然,光春大部分时间是个古道热肠、体恤下属的好领导。记得有一次我女儿求学遇到一点困难,光春热心帮忙协调。我女儿现在也有两个女儿了,她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这件事。

记住他的,感谢他的,还有广电系统的同志们,还有河南的父老乡亲!

(作者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