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资料图】
寒冬的郑州街头,一口大锅冒着滚滚热气,锅里面沸腾着奶白的骨汤。厨师打扮的微胖男人虽然带着口罩,却难掩满眼笑意。他一边抻着面条,一边高喊:汤滚了,这就开始下面——今天不营业了,200碗面,全都免费送!
这个男人叫孙合理,他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外号,羊肉哥。12月2日,他向大象新闻记者讲述起了受人之托,免费送出羊肉烩面的故事。
200碗烩面免费送
孙合理感恩节送出的羊肉烩面,并不是人人都能吃上的。
11月24日感恩节当天,他受人之托,只对两类特定人群免费送面——环卫工人和医护人员。
6点起来忙活,11点钟,第一批烩面盛出来后,门口得到消息聚集的几名环卫工人,乐呵呵的端走了自己的“免费午餐”。每递出去一碗面,老孙都不忘交代一句:“一碗不够接着再盛哈!”
12点后,来吃面的人群里,多出了几名身穿蓝色工装的医护人员身影。他们也趁午休,赶来吃一碗热乎的烩面。一名男医护由衷的称赞,“老孙的面很正宗,就是家里的味道。”
除了吃烩面,医护人员还带来了防护消毒用品,来回馈孙合理。孙合理也没有推脱,他高兴地收下来,表示会送给前来就餐的顾客。
当天,孙合理没有做生意,干到后来,他索性拒绝自费吃面的顾客,全都免费送面。直到这个寒冷的感恩节晚上十点,约有200来人的胃,被一碗免费的羊肉烩面熨帖了。
然而,这一百来碗免费的羊肉烩面,却不是孙合理自己送出的,“最近这几轮爱心送面的活动,都有‘赞助人’,他们都想通过我献出一片爱心。”
孙合理向记者坦言,感恩节前,一名老顾客,在广州做生意的郑州男子孔先生,给自己微信转账了1000元钱,委托自己向抗疫一线人员“加加油、鼓鼓劲儿”。于是,整整一天,爱心始终在孙合理30来平的小店里流转着。
小馆子成了“爱心中转站”
如今,孙合理的小面馆已经成了人们“爱心流转”的“中转站”。
在面馆的一面墙上,孙合理用便笺认真的记录下每位爱心人士捐赠的时间和形式,有捐钱的、也有捐物品的,年纪最小的捐献者是一名9岁男孩,他捐出自己100元零花钱,“送给有需要的人”。
这些爱心人士都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献份爱心、做份贡献。于是,他们就辗转联系到“羊肉哥”,通过转账的形式,委托他给特定群体免费送面,用一碗朴实无华的烩面去温暖素昧平生的他人。
孙合理为什么会成为人们献爱心的“二传手”呢?其实,老孙的“爱心事业”已经坚持了12年。
2010年,学会了烧烤手艺的孙合理,买了辆三轮车,架上个炭火盆,开始了卖烧饼夹羊肉串的创业路。
和别人摆摊不同的是,孙合理的地摊前一直竖着个牌子:重度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免费送。“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原来想过,以后不管干什么,都无偿的去帮助更困难的人。所以,卖羊肉串我就送羊肉串、卖烩面我就送烩面!”
后来,从地摊换成店面后,他免费送的力度更大了,开始打招牌,免费送整斤的羊肉!“刚开始也是没人敢领,直到媒体过来报道后,来领肉的人才多了起来。”孙合理表示,十几年来,光是羊肉就给困难群体送了5000多斤。
此外,逢年过节他还会给老人、环卫工、务工人员等群体送元宵或饺子。这些善举,经过媒体报道后,让他获得很多荣誉,大家开始亲切称他为“羊肉哥”。
善举背后的故事
那么,孙合理为什么会把献爱心看得比做生意还重要呢?
原来,78年出生的孙合理家庭非常贫困,全家唯一有劳动能力的父亲因病早早离世。虽然日子过得苦,但孙合理心里并不苦。因为身边有不少知道他情况的人,始终在温暖着他。
那些年,他吃着百家饭。“饭点的时候,路过村里其他人家,都会问我‘孩子吃了没’,我说‘吃了’,人家就说‘你家肯定没做饭,孩子我给你蒸馍吃’。”就这样,孙合理要不被喊到别人家里吃一顿,要不别人接济几个馒头,全村及邻村八成以上人家的饭他都吃过,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
孙合理始终记得自己邻村一名叫高红昌的小学同学,不仅时常喊他到自家吃饭,还在刺骨的冬日,送给了他一件很厚实的棉衣,“穿在身上可暖和了”。
奶奶去世前,留给孙合理一句话:“你是吃别人家的饭长大的,以后你要记得回报别人。”
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因此,孙合理一直认为,送出去一碗面比卖出去一碗面还高兴,“对我而言,送出去是开心的,送不出去跟得心病一样!”
只是,他没有想到,爱心是会流转的,听说了他的故事后,网友们逐渐把他的小店,当成了一个爱心中转站,通过委托孙合理来传递自己的爱心与善意。孙合理表示:“非常感谢各位爱心人士的认可与支持,大家的支持让我有力量把善举继续下去。其实,我非常希望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甚至没来店里吃过面的爱心人士,哪天能来店里尝一碗咱的河南老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