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正在助力海洋产业智能升级。”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介绍说,从海藻多糖到海藻寡糖,创新技术的应用让原料产值从每吨20万元跃升至200万元。不止海洋产业,吴仕鹏一语道出的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众多投身实体经济企业家们的切身感受,也彰显了新区的科创新生态。
放眼西海岸新区,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赋能进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两者的深度融合,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进入新区经济社会主战场,进一步形成澎湃有力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搏出实体经济“上扬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澎湃动能背后,源于新区十足的科创底气:2022年,全市唯一一家省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落户新区,新增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获批2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89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市级以上科创平台总量突破6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6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142家、占全市16.2%,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1100家、占全市16.7%,35家企业入选省科技领军企业和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居全市第一。
攻关核心技术 破解“卡脖子”难题
如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这是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2021年8月,西海岸新区在国家级新区中首创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攻关机制,瞄准产业发展现实需求痛点,用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张榜”汇智聚能,“揭榜”比武试金。
区工信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副局长李祥海介绍,“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是由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重大需求或产业关键技术难题的单位作为发榜方,由区工信局根据新区产业发展情况及征集的技术需求组织专家论证后面向全国张榜,由符合条件且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或各类创新主体组成的联合体作为揭榜方主动揭榜。
“得知新区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后,我们第一时间上报了需求。”一直以来,青岛申飞安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都在寻求废钢渣如何分拣再利用的解题思路,“没想到真有适配我们企业需求的技术团队‘揭榜’。”青岛申飞安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高兴地说。
“揭榜”的是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吕宪俊院长及其团队。吕宪俊团队明确钢渣利用率低的原因后,基于钢渣、矿渣化学组成与性能特点,提出了钢渣、矿渣复合超细粉体的创新方案,这正是青岛申飞安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急需的关键技术。“榜单发布后,我们团队主动对接,并多次深入企业了解需求,针对企业当前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吕宪俊告诉记者。
“‘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打破了‘线性’科技项目管理程序,用‘市场化思维’实现了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创新成果的精准对接。”李祥海告诉记者,在2022年新区“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中,备案93名科技专员,涉及59项技术需求。在“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助推下,新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254%,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市首位。
加速转移转化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37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占全省的12.21%;9项专利成果获山东省专利奖,占全省的9%……数据显示,新区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这些成绩足以喜人,但是产出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区要尽全力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
破题开篇,西海岸敢为人先。“要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区工信局(科技局、大数据局)局长隋俊昌对记者说,新区聚集行业创新资源,靶向推动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每个项目予以最高400万元资助。同时,依托山东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建成运营高校科创成果交易中心,联动新区技术交易市场和“校企通”高校人才成果转化平台,加快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集市。
更多样的转化路径,更给力的支持政策,彰显了新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视,让人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创新活力之城持续迸发出的蓬勃生机。
培育创新主体 激活发展“动力源”
位于新区的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与制造智能化电动机及自动化控制系列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山东省智能工厂和青岛市智能工厂;连续3年入选全球独角兽500强榜单;入选全国十大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自2013年投产至今,中加特不断抢占工业互联网高地、加快数字化进程,仅用10年时间就成为了新区“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
“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赛道。”在青岛中加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承林看来,唯有抓住创新这一关键变量,才能创造出特别的竞争力。
“科技正在成为新区产业升级改造的工具。”隋俊昌表示,新区正不遗余力地培育更多创新主体。近年来,新区引导企业将新技术、新模式贯穿研发、生产、管理、经营全过程;指导企业根据申报条件,做好年度财务报表、专项审计报告、相关实践成果、知识产权等重要评价数据的整理和核实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区已有4家国家级、11家省级、14家市级共计29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获得认定,认定总数全市领先。
未来,新区将以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指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并持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