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月18日讯(记者 王禹涵 通讯员 张晓明)2022年,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社会保障工作部署,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推进参保扩面、全国统筹、待遇调整、风险防控等重点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多项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提升社保服务的温度、速度和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资料图】
聚焦“覆盖全民” 参保扩面见实效
聚焦“全覆盖”,2022年,市社保中心积极探索参保扩面数字化转型,创建“三口合一”“智慧参保”“社银直通”“政企直通”四个平台赋能扩面征缴,实现就业参保“同步办”、登记开户“一链办”、个人参保“简易办”、企业社保“直连办”。聚焦新业态、个体及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政策找人”和“扩面征缴攻坚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应保尽保”。截至2022年底,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12万人、281.42万人、329.91万人,比2021年底增长29.11万人、10.08万人、14.95万人,参保率超过96%;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到310.33万人,全年净增9.84万人,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全年目标的123%。
聚焦“多层次”,2022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建立“补充工伤保险”与“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设置基本工伤补充保险和职业伤害保险,将按工程项目参保人员、实习见习学生、家政服务人员,以及快递、外卖、网约车等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工伤保障范围,将一次性身故赔偿金、一次性残疾补助金等列入赔付范围,为工伤一至四级人员提供居家和住院相结合的个性化伤养服务。该项制度的实施为全市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及灵活就业人员补齐了职业伤害保障的短板,化解了单位的用工风险,解决了工伤一至四级人员的后顾之忧,为全国多层次工伤保障体系构建提供了“青岛经验”。
聚焦“民生福祉” 惠企利民暖人心
聚焦“待遇调整”,2022年,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全市社保部门提前谋划,周密安排,稳妥高效完成220余万名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工伤一至四级人员及供养亲属的待遇调整补发工作。坚守“保发放”底线,特别是在全国统筹信息系统切换上线时,为不影响退休人员及时享受待遇,统筹协调将3月份社保定期待遇提前至2月份发放到位,全年按时足额为全市220余万名待遇领取人员发放养老待遇570.99亿元,发放各项工伤保险待遇8.97亿元,让参保群众及时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强化“兜底保障”,按时足额为脱贫享受政策人口、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城乡居民养老待遇1.57亿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聚焦“助企纾困”,2022年,青岛市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全面贯彻落实阶段性社保费“降费”“缓缴”政策,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实施“政策找企”,精准确定22个特困行业中符合缓缴条件的企业,推行免审即享、网上办、告知承诺、短信提醒等服务举措,确保全市企业及时便捷享受政策红利,助企纾困解难。2022年,为全市27.6万户参保企业减轻社保费负担14.6亿元,为0.34万户企业缓缴社保费7.4亿元。
聚焦“智慧社保” 数字化成果亮点多
聚焦“数字赋能”,2022年,市社保中心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同,创新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不断提升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让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智慧社保”成果更好地服务企业群众。
创新打造“视联社保”平台,将社保窗口从大厅搬到了云端,群众与社保工作人员视频连线即可便捷办理13项高频社保业务。在全国首发基于电子社保卡的电子退休证,集成免申即办、手机亮证、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目前已发放电子退休证49.7万本。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登记与社保联检“智慧退出”服务模式并在崂山区试点,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在企业注销前对其社保欠费及时清缴,有效避免企业职工权益受损。试点推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一件事”手机端申报模式,实现养老、医疗、公积金等退休关联事项“掌上办”“零跑腿”。上线“社保电子地图”,可实时查询社保经办机构、“社银合作”网点、工伤定点医院等社保服务网点的地址、电话并一键导航,切实让群众找对门、少跑腿。率先上线胶东经济圈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协同认证平台,为五市8.9万余名异地居住的老年人提供就近认证服务。持续完善在全国首创的社保待遇领取大数据认证平台和工伤保险智能服务平台,目前青岛市“无感知”认证通过率提升至96%,全年进行远程工伤申报调查270余人,智能鉴定1万余人,远程视频鉴定160余人,让参保群众尽享“智慧社保”的贴心服务。
聚焦“安全规范” 社保底线筑得牢
聚焦“基金安全”,2022年,市社保中心以开展社保基金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为主线,以网络监控和数据稽核为抓手,全力构筑基金风险防控堤坝,守护好参保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出台经办风险防控规程、岗位权限管理办法、基金财务管理等多项制度,对重点业务、风险点建立防控措施90项,全方位扎紧制度的“笼子”。健全信息化系统防控,创新开发全市“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平台”“基金财务智能审核预警平台”,推动风险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设置控制规则215项,对高风险业务及时进行风险提醒和阻断。开展常态化数据稽核,全年核查基金经办业务数据5.8万条,对社保补缴、待遇拨付等业务进行校验审核,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风险防控工作效率,守牢社保基金安全底线。
聚焦“规范运行”,2022年,市社保中心积极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制《社保标准化服务手册》,对25项高频业务编制统一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开展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制定五个方面16项具体措施,把社保经办各项服务落细落实;出台“无权否决”工作标准规范,细化工作机制,统一答复标准,建立疑难问题会商机制,做到“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编制《劳动能力鉴定智能化服务规范》,将青岛在全国首创的劳动能力鉴定智能服务上升为地方标准进行规范。
聚焦“贴心暖心” 社保服务有温度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2022年,市社保中心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简化办事程序,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打造“暖心社保”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联合8家社保卡合作银行创新打造“社银适老服务示范点”,推出“到龄提醒”“退休帮办”“举办荣退仪式”“协助养老认证”等专属“荣休”服务和“养老金融”方案,切实让老年人体验到近在身边、舒心暖心的社银服务。在市北社保服务大厅创建全市首个“社保服务驿站”,着力为群众解决急难复杂问题600余件,帮办代办160余件,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200余次,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不断深化社银合作“就近办”,56项常规社保业务增加至5家银行的211个网点办理,社保卡即时发卡网点增至820余个并实现邮寄发卡;会同合作银行推进乡村振兴试点,目前全市共有830余个普惠金融网点可办理人社业务,布设社银智能柜台1870余个。持续推进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积极拓展在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领域应用。加强与部省平台对接,全市社保业务实现“跨省通办”26项、“全省通办”18项,着力解决群众异地办事难题。
面对新征程,全市社保部门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奋力书写让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幸福感不断增强、安全感切实筑牢的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