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月17日电  题:提早发现 下沉资源 快速转诊——江苏全力保障基层群众就医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凌军辉、邱冰清

摸排重点人群力争早发现,确保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及时识别转诊重症风险人员……针对春节前返乡人流大增等情况,江苏全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救治能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资料图)

前移关口早发现

不久前,南京栖霞区西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程永平对辖区内90岁的李老先生进行健康监测。老人自我感觉仅有些乏力、食欲不振,但考虑老人的基础病史及手术史,程永平建议他做一些相关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老人有病毒性肺炎且血氧饱和度低。程永平立即给予其吸氧、抗病毒等治疗。目前老人症状、指标明显好转。“好在及时发现,拖下去有转重症的可能。”程永平说。

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血透患者是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救治的重点人群。江苏近期完成这四类人群摸排,并根据风险进行分级分层分类服务,加强重症风险人员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南京江宁区麒麟街道为1151名65岁以上高风险重点人群发放指氧仪,网格员每天上门测量;淮安清江浦区对重点人群每日巡诊,做到“每天看得到人、问得到病情”;泰州姜堰区1400余名医护人员进入村居网格微信群“靠前服务”……

“摸清底数才能做好应对。我们充分发挥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备、救治能力,通过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强化重症早期发现、治疗、分流,为群众织密多层立体防护网。”江苏省卫健委主任谭颖说。

1月6日,市民在苏州市姑苏区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氧疗站”吸氧。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下沉资源到基层

“吸完氧,头不疼了。”近期,76岁的贝老先生自觉心肺不适,步行至家附近的苏州姑苏区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医生诊断后进行氧疗。“一根鼻氧管两块多钱,吸氧一个小时三块六毛,还能刷医保。”贝老先生说。

为方便群众就医,江苏把更多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截至1月14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种退烧药库存可使用天数上升至153.7天。

不仅是药物、设备下沉一线,江苏还实施省级、市级专家分片区分级负责。对片区医疗机构现场巡诊,省级专家每周不少于1轮,市级专家每周不少于2轮。

能随时与东台市人民医院专家团队对接,让时堰中心卫生院的医护有了更多底气。卫生院在重点人群摸排中发现,沙杨村一位80岁孤寡老人发烧、咳嗽、血氧饱和度处临界值。专家团队会诊确定方案,老人在卫生院接受俯卧位通气、氧疗,并服用相关药物,目前已康复出院。

“市级专家团队以现场、远程等形式查房,病人病情有变化随时启动会诊。有他们托底,我们心里更有底。”时堰中心卫生院院长周礼进说。

畅通渠道快转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要把有能力救治的患者治疗好,缓解上级医院接诊压力,还要尽早准确识别重症风险人员,及时转诊。”扬州高邮市三垛中心卫生院院长詹斌说,几天前卫生院收治一位82岁患者,有慢性呼吸衰竭等多种疾病,专家组诊断后,通过医联体通道及时转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尽全力救治重症患者,江苏一方面畅通绿色转诊通道,一方面腾挪三级医院床位。针对重症高峰期三级医院床位紧张的情况,盐城东台市推动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联合病床1+1”,治疗期床位在三级医院,康复期床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联合病床的前提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兜得住。患者在三级医院住院时的管床团队一包到底,康复期享受同等诊疗服务,让群众放心。”东台市卫健委主任崔海说,高峰时东台有4300多名住院患者,其中近六成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保最好的资源留给最需要的患者。

江苏省重点人群健康状况管理系统。 新华社记者 邱冰清 摄

目前,江苏实现重点人群健康信息全省共享。打开江苏省重点人群健康状况管理系统,全省超2000万四类重点人群一人一档,根据风险分级显示,病史、治疗、检查等信息一目了然。病人到医院就医,医护人员可根据其健康档案迅速处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