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有将近1.63亿的高度近视患者,我国更是近视大国,情况不容乐观。不少人认为,近视无非是需要佩戴眼镜,成年后做屈光手术即可,并不能称为“病”。但其实,高度近视不但会影响人的视觉质量,还会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例如,眼底豹纹样改变,视盘周围的脉络膜萎缩,黄斑部可能会出现出血,甚至会发生视网膜牵拉导致脱落等情况,最严重的有失明风险。
常见的高度近视引起眼底病变
1、后巩膜葡萄肿:
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近视不断加深,眼球像葡萄样向眼球后扩张。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近视的不断加深使得配眼镜都无法获得好的视力。
2、视网膜萎缩、变性、出血和裂孔:
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的加重,使得眼球内壁的视网膜变薄,血液供应不足,产生视网膜变性、出血和裂孔等。
3、玻璃体液化:
正常的玻璃体呈胶样,对眼球的发育有一定的作用。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球轴长不断伸长,玻璃体腔容积不断扩大,使胶样的玻璃体产生有水的囊腔,医学上称为“玻璃体液化”,患者往往感觉到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有蚊子在眼前飞动(飞蚊症)。
4、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变性,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加上高度近视常有的玻璃体液化、玻璃体牵拉,可以导致视网膜发生脱离。
5、高度近视黄斑病变:
是一组严重危害病人视力的病变。它主要包括改变严重的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前膜(黄斑前增殖,有膜状物遮盖黄斑.患者看东西不清楚或看东西变形)、黄斑区视网膜劈裂(视网膜本身劈裂开)、黄斑板层裂孔、黄斑全层裂孔、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等。
保护视力从小做起,远离高度近视从我做起
1.减少近距离用眼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吃饭、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读写每40分钟左右要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等。
2.足量的户外活动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户外活动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在于户外的阳光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抑制眼轴的生长。因此建议孩子每天进行2小时的户外活动,课间休息时要到户外活动,不要待在教室内。放假期间也要保证足量的户外活动。
3.科学的防控方案
孩子上学前、7岁左右就需要到视力养护机构建立视力档案,孩子上学后如果出现近视症状,则及时带孩子到视力矫正中心矫正,才能控制近视发展,阻断近视危害。
另外建议高度近视的患者每年定期做一个眼底检查。对于轻中度近视的患者,一定也要定期检查,平时生活中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