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4月26日讯(记者 李京媛) 高质量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高质量的法治环境。近年来,市南区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发挥优势赋能高水平营商环境建设
(相关资料图)
市南区法律服务业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明显。据悉,截至2022年,市南区已入驻律所124家,数量约占全市律所总数的三分之一,承载市南区执业律师2728人,占全市律师总人数的34%。
2022年,闲置9年的财富中心涅槃重生,青岛涉外法务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市南区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举全区之力攻坚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实现法律资源与关联业态聚拢,打造集涉外法律服务、泛商事服务、涉外经贸海商和争议解决为一体的涉外法律服务高地,助力建设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项目落地以来,市南区又充分发挥律师人才掌握的资源优势及平台优势,积极服务青岛涉外法务中心项目,积极引荐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市南区法律服务资源集聚“向心力”,为市南区营商环境优化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律师贡献”。
律师行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市南区积极出台《市南区关于推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律师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的攻坚作用。今年3月,9家驻区律所,被邀请成为市南区“优化营商环境·暖心服务企业”大会的“座上宾”,分别荣获市南区“最铁合伙人”“小金花”企业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坚持政策引领,拓宽发展平台,发布《市南区律师行业赋能行动方案》和《市南区“专精特新”律所培育方案》,引导律师事务所大力发展总部型经济,激活成长型、创新型行业特质,支持“专精特新”律所发展;开展法律顾问“智库升级”行动,不断提升市南区律师行业服务营商环境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筑好优化营商环境律师人才“蓄水池”。
纾困解忧问需企业发展心声
市南区积极构建覆盖区、街、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融合线上线下平台,建成了1个区中心、11个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0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全平台”。
在市南区提振信心加快发展惠企服务15条、暖南惠企等工作中,惠企法律服务占据重要一席之地,已成为市南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市南区汇集涉企法律服务专业人才,组建由德和衡、国浩、海华永泰、劳谦、和安5家律所共50名律师组成的市南区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发挥律师人才专业优势,精细化开展“法治体检”“合规体检”等惠企法律服务,为企业找问题、解难题。
同时结合市南区优化营商环境10项“暖南惠企”行动的要求,开展“律师志愿服务进政务大厅”“惠企法律服务进楼宇”等系列活动,打通协作化惠企“链条”。今年以来,惠企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4286次,开展讲座20余次,内容涉及政策兑现、企业用工、企业合规等
推动在重点行业、专业领域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提高涉企争议的专业化化解水平。目前市南区共指导备案金融消费、浙江商会、企业联合会等18家涉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今年以来,共调解涉企矛盾纠纷325件,调解成功286件。出台《市南区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规定》,坚持“应收尽收”,降低受理门槛,引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参与听证,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企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出台“硬核”措施护航营商环境
出台《2023年市南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年度执法监督重点攻坚任务,助力打造公平稳定的执法环境。
开展“驻点式”监督,围绕推行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落实“不罚”“轻罚”清单制度以及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等重点内容,为执法单位提供全面法治体检。
出台《关于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综合查一次”执法任务清单,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综合查一次”专项行动,惠及检查对象3600余家,全力破解执法“扰企”问题。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联系企业机制,面向全区重点商会、企业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将企业第一视角发现的执法问题直接转为执法监督线索,推动涉企执法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
“聚力‘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市南区司法局将找准找实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发力点,在助企纾困、提质增效方面持续发力,着力解决一批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实际行动护航市南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南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