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仲维莉

一座大学,一群文人。一种风骨,一段往事。5.17日下午两点。青岛作家、学者刘宜庆携《山大的故人们》来到山东大学即墨校区图书馆。与山大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关于山大与青岛的渊源,带领山大的学子们穿越历史时空,触摸山东大学20世纪30年代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回望他们在青岛的种种往事。追溯一座城与一所大学的双向奔赴。

在山大里面讲山大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5.17日下午两点,在山东大学即墨校区的图书馆,青岛作家、学者刘宜庆携《山大的故人们》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讲座。这也是首次在山大校园里讲解关于山大的故人们。在治学、教书、育人的同时,这些学者文人同时也为青岛这座城市留下一些闪光的记忆。《山大的故人们》,描述的这些文人是具有生活味、书卷味,烟火味的。与会的还有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孙基林,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分馆长娄家星,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副教授赵坤,以及山东大学即墨校友会会长、文化学者房建武。专家学者与山大的学子们一同在山大校园里共同探讨山大的过往,刘宜庆在现场表示,这次的讲座像是到家的感觉,请各位学者批改作业,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

最早的学生管吃管住还发零花

最一开始的毕业证叫做执照,最早的校长叫做总办或监督,学生在开始的时候被称作“学生老爷”。这些有趣的轶事让讲座现场的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刘宜庆在讲座中追溯山大的渊源。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在1902年10月。根据张百国奏定的《钦定学堂章程》,由巡抚周馥拨银1万两在贡院附设师范馆,派方燕年主持。陆续招进学生100余名。开设古文、经书、数理化等普通课程。当时,因科举未废,很多人还迷恋功名,学生不愿进新式学堂,学堂原定学生自备饭费,生活困难的可给以津贴,实际上学生的伙食都是免费供给;原定学生用的课本及笔墨纸张均须自备。实际上也是全部发给。还发制服和伙食费纹银3两,其中6钱换成铜元60枚发给学生零用。学生集体在餐厅就餐。第8人1桌,早餐馒头、稀饭。午、晚4菜1汤。学生外出时,多乘坐双人带坐椅的人力手推车。学生生活待遇很高,所以当时人们都称这些学生为“学生老爷”。

同时刘宜庆提到,当时的学生毕业考试是非常严格的,巡抚亲临学堂主考,考试的淘汰率也很高,如二类三班(入学时为英文三班)起初有35人,至1912年结业时只有7人毕业。1905年初,进行第1次毕业考试,有283名考生参加,不及格者101名。不及格学生留堂继续补习。刘宜庆在讲的时候打趣道“怪不得我上学的时候,班上同学普遍年龄偏大,原来都是复读的。”

大师云集

为青岛奠定了海洋研究的龙头地位

文科有闻一多、梁实秋、黄敬思、张煦、老舍、洪深、丁山等知名教授;理科有黄际遇、蒋德寿、任之恭、曾省、汤腾汉、刘咸、童第周等教授;另有杜光埙、游国恩、沈从文、傅鹰等,可谓群贤毕至,盛极一时。这些专家教授在教学研究中认真,勇于创新,使学校的学术空气日益高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刘宜庆把山东大学在青岛的历史及各位大师们的贡献,在书中予以多方位的呈现,从惠泽青岛、享誉文坛的杨振声,历史中的失语者和沉默者赵太侔,“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梁实秋,“夕潮拍案楼犹在”的闻一多,青岛孕育的诗人臧克家……这些闪耀文学史的名字都因为山东大学这根纽带,和青岛有了密切的联系。

此外,山东大学经常邀请蔡元培、章太炎、胡适、冯友兰、顾颉刚等学者名流来讲学,播下了学术的种子。在刘宜庆看来,“大师们留给青岛的不仅仅是文学名著,还给青岛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产,比如鱼山路、大学路等处的名人故居,还有百花苑中的名人雕像,而这一切都源于山东大学,源于杨振声和赵太侔的号召力。”

此次讲座,刘宜庆还展示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其中有一张是1933年,梁实秋和女儿梁文茜在青岛海滨公园的留影。这张照片是梁实秋的妹妹梁绣琴拍摄的,梁绣琴就读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这张照片是梁实秋的小女儿梁文蔷女士提供的,她没有提供给过任何刊物,是绝对的独家。

一座城市和一所大学是互相成就的

现场有远从济南从平度赶过来的读者。他表示自己也在研究关于山大的历史,特别期待这样一场文化的洗礼。而山大的学子们在此次讲座后也纷纷感觉收获良多,原来自己和这么多名人是校友,自己是山大的学生很骄傲。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孙基林在讲座后表示,很荣幸能就职在青岛,在山大。回忆山大校史,让人恍惚间仿佛穿越。同时也见证了青岛的城市文化历史。“我们此刻在这个沃土上,更有责任继承学术前辈的优良传统,认真钻研。”同时孙基林也表示,希望山大能够融入青岛文化建设,渴望与青岛的亲密互动。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图书馆分馆长娄家星亦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收获很多,好久没有这样清晰的理过山大历史的脉络,有点“只在此山中”的感觉。本来对闻一多和沈从文这样的大家都是高山仰望,通过了解这些名人们生活中的轶事,感觉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与会学者赵坤和陈若谷对于能参加这样一场讲座感到非常有意义。“讲座里都是欢声笑语,很感谢能让我们从枯燥的学术中抽脱出来,刘宜庆作为史料呈现者肯定是快乐的。虽然作者一直强调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但是同时细节处理得又很谨慎,脉络很清晰。”

山东大学即墨校友会会长、文化学者房建武也感谢这样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作为山大的一分子,我非常关注母校的往事,以前面太窄,现在看到了如此多非常珍贵的资料,让山大的后人们都能了解到山大的过往。虽然这本不是学术著作,但是很严谨,侧面也符合山大稳重扎实的校风。山大之所以能薪火相传,是因为大家对山大的热爱。一座城市和一所大学本身就是互相成就的。山大的两次辉煌都在青岛,这必然不是巧合。因为青岛的美丽,青岛优越的环境,能为这些大家们提供愉悦的心情,所以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青岛这座城市深藏着历史烟云的繁华,承载着诗意葱茏的青岛,绕不开一座城市与一所大学的相濡以沫。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