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板随意搭砌的屋顶,用木条凌乱支撑的房梁,一张仅供一人卧榻的单人床,一个堆满大量生活用品的狭小房间……家里的“电器”,可能只是一个电暖炉或者一只旧灯泡,抵御着一个个漫漫的寒夜。从深圳奔赴甘肃陇南,眼前的这一切,令18岁的王贝贝感叹:“这里有很多网上无法看到的东西。”
这是公益捐赠人与项目受助者,跨越2000公里的面对面,也是公益真探实地探访中,无数个真实现场之一。在获得捐赠之后,公益项目到底执行得怎么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该如何评估一个项目的执行成效?第八个99公益日来临之前,互联网公益史上首批100位公益真探,带着这些疑问,从五湖四海奔赴公益现场,探寻公益“真相”。
【资料图】
图注:100位公益真探奔赴公益现场
跋涉十万公里的公益真探
今年的99公益日前,公益真探计划从全国招募到100位公益捐赠人,深入56个城市的100个公益项目,实地考察公益项目的执行成效,并将在未来一年里,持续对公益项目进行观察和监督。
据统计,公益真探们的单程路程总计逾10万公里,南抵海口,西达喀什,北起牡丹江,东至江浙沪。探访的地方也是天南海北,踏足神农架,远涉日喀则,奔赴陇西南,走进黔东南,深入苗、侗、傣、彝、壮、藏等各民族聚居区。
图注:公益真探全国探访路线图
本次开放探访的100个公益项目,涉及残障融合、妇儿关怀、环保动保、疾病救助、济困救灾、青年发展、社区营造、性别教育、乡村振兴、助老养老等多个领域。从统计数据看,真探们探访的项目,以儿童类公益居多,共24个,其中助学类16个,心理关怀类8个。紧随其后的是医疗类公益项目,共17个。
参与此次探访活动的公益真探们,来自各行各业,身份多元,除了深耕于公益领域的社会工作者以外,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体系的学生、记者、自由职业者、互联网从业人员、编剧、建筑师等也都参与其中,这保证了真探团探寻视角的多样性。这些真探们也有着共同的身份,即捐赠人、志愿者,同样对公益保有热忱。
腾讯公益平台产品负责人刘琴表示,公益真探计划可以链接不同角色参与公益,公益的真成效、真方法、真价值都会在第三方视角的“观察审视”下得以浮现。
图注:“公益真探”们的多元身份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的王贝贝,04年出生的她,是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小的公益真探。她认为,年轻人特别需要这样的公益实地探访活动。
“现在毕竟是互联网时代,大家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这个活动是让你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现实环境,让你自己去探索。实地去看、在现实中体会,这对于个人的感官会产生很大的冲击。”
探见公益真价值的瞬间
对王贝贝而言,最大的冲击是一根被砍断的绳子。
图注:公益真探王贝贝跟随公益机构实地走访项目地
这根绳子属于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抗战回来之后,他曾在工厂被机器压坏了肋骨,一直到现在还隐隐作痛。由于他的儿子已经60多岁了,他觉得自己再活下去只会给家里增添麻烦,因此有了用绳子上吊自杀的想法。
王贝贝在实地探访中了解到,在当地志愿者的多次探望陪伴后,老人家的孤独感得到了一定缓解,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申请到了公益援助和抗战老兵补助,正在一点点改善生活状态。待到今年中秋,志愿者们还会给老人带去生活物资和衣服,帮他减轻生活负担。
帮助生活中最无助和绝望的群体,是公益的真义所在。但公益的真谛,并不仅仅只在那生死抉择的一瞬。
武汉大学的人类学研究生徐颖,对女性公益项目尤为关注。她发现许多城市女性面临的问题,在乡村女性身上更加凸显,比如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问题、性别不平等及发展差异。而这些问题在乡村女性身上体现出更强的张力,因为她们的发展机会更少,个体的声音和行动更不容易被听见、看见。
“乡村妇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土里土气、没有什么理想,天天只会围绕着家庭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她们很真诚,想要学习并且珍惜机会,拥有很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徐颖介绍道,“上午刚培训完,她们下午就会想自己回去后要怎么做?在姐妹们之间共同探索和交流经验。我管这种叫‘创变能力’,就是创新,然后带来改变。”
图注:公益真探徐颖探访乡村果园项目地
徐颖在广东一个村庄探访绿芽乡伴项目时,见到了一位自己种植果园、做生态农业的乡村女性。这位女性在种植方面很有经验,但是对于整体的生态知识体系以及对外销售方面,尚有所欠缺。在同村人的劝说下,她参加了生态技能培训,也逐步从不怎么跟人打交道,到开始主动发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变得更加自信、大方。
“你会发现,当你去赋能一名乡村女性,她带来的改变是一连串的。改变的不仅仅是她一个人,还有她的小家庭,甚至是她所处的整个村庄。”徐颖深受触动。
勇于直面真探的机构
公益项目实地探访,是整个活动中最关键的一环。
让真探们对项目有更加直观、立体、真实的感知,全面了解项目进展,深刻体会项目难点,更长期关注公益机构和项目。
“志愿者们的努力,是从网上无法看到的。”王贝贝感慨。她跟着志愿者们一起,跋山涉水去到老人家里,有时候甚至会在爬坡的时候因为过于劳累而产生呼吸困难的感觉。而这些,只有在实地探访中才能体会到。在她之前查阅的网上资料里,只能看到志愿者在老人家里面的照片,但这段辛苦的来路和去程,外人难以知晓。
很多情况下,只有真实的体验才会产生共情。“公众可以通过真探的眼睛看世界。”公益探长郭小牧说,“哪怕没能窥探整个公益世界,但是推开的那一条门缝所透露出来的新奇世界,就足以打开公益与大众之间的交流,从侧面体现出来真探实地探访的意义。”
而从第三方评估的角度来看,实地探访有助于项目持续改进,增加项目透明度。除了查看相关的财务情况、公开报道、项目报告,真探们还能亲眼见到那些没有落入文字中的细节。在评估项目效果时,与项目当地的居民或村民交流想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估手段。
有些真探本身也是公益行业从业人员,因此,这也不失为一次公益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考察和学习的机会。
而对于公益机构来说,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公益真探们,也能为项目带来新的视野和理解,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评估体系,增加公益透明度。
不少公益机构将接受真探的到访,视为自身的一种勇气和态度。满天星公益创始人梁海光认为:“要让团队认识到,信息公开是重要的,项目成果也是重要的,做公益不只是埋头做事就行了。而且,公益真探的评估结果是相对客观的,更能让捐赠人和社会公众认可和接受。”
“公益真探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好的,可以警醒我们。”扬中市麦田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江风也表示,“作为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如果想要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就必须要做到透明。”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自己内心是非常感激和崇敬这些勇于报名参与公益股东人大会和接受真探探访的公益机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努力,一起培育真正的更多的理性捐赠人,我相信真正的捐赠人多了,理解的人多了,公益行业的发展会更好。”
多维多面的公益评估
这次实地探访,颠覆了很多人对公益评估的一些固有观念。
公益真探们身上担负着为项目捐赠人探寻公益真实的落地成效的责任,这也促使他们开始和公益机构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公益项目的评估标准到底是什么?
一般认为,公益透明就是要对公益机构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项目报告的审核,或者第三方机构的审计和科学评估。但是,在真正进行实地探访之后,公益真探徐颖,反而意识到公益项目评估工作的复杂性,以及很多第三方评估的局限性。
事实是,很多公益项目在关注社会中容易被多数人忽略的问题,这就让公益项目的设计灵活多变、各有侧重。而且由于实施地点、当地政策、自然环境等均不相同,哪怕是同类项目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会基于不同条件,而面临各种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的情况。
“之前我可能会盲信这种第三方评估报告,这种专业、客观的力量,但其实你进去之后就会发现,项目和项目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我这次去探访的是社区发展的项目,是赋能社区中的人的发展,它的效果就未必是在短期的数字上可见的。”徐颖感慨道,“目前,我们本土的公益评估体系还在探索中,国外评估方法不一定可参考适用。很多的公益项目成效,并不能从简单的数据呈现出来,从项目设计到落地实施,整个过程花费的心力是巨大的,很多质性的改变难以有效测量,而背后的辛酸苦累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知道。公益评估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图注:公益真探亲身体验公益组织开展的社区工作坊
尽管一次实地探访活动,并不能构建出完整的公益透明评估框架,也不能抽丝剥茧地去审视公益项目的全部,却让公益真探们通过不同视角,切身体验了公益项目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基于自身不同的知识结构体系,多维考量公益项目的价值成效。这些公众力量的引入,将成为公益机构发展的推动力。
未来,公益真探们还将用一年时间持续观察、监督公益项目,并为机构提供建议。腾讯公益平台也还会持续给参与透明公益计划的机构以资源、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并进一步提升平台项目反馈透明度,提升捐赠人的公益参与体验。
公益行业的透明生态建设、公信力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终将有赖于生态中每一个机构的自律,与每一位捐赠人的有效链接。让每一份爱心切实落地,才能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