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姜瑞胜

“真是扳着手指头数过来的。为了今天开海,昨晚兴奋得没睡好。”9月1日中午12时,在青岛崂山区南姜码头,“90后”船老大付小龙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发动渔船朝着大公岛附近海域驶去……

当天,黄渤海结束了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青岛5000多艘渔船如离弦之箭,争相赶赴海上“寻鲜”。今年开海之后,渔民收获如何?速捕小船如何“抢鲜”又如何“保鲜”?记者跟船进行了探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2:00

南姜码头“速捕小船”

齐奏出海“交响曲”

9月1日中午11时30分,记者来到南姜码头看到,冷清了4个月的码头又热闹起来。这一天,对渔民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为了不耽误出海的每一分每一秒,早在一周前,这里的上百艘渔船已经来了个彻底体检。

这里停靠的渔船基本都是当天出海当天回港的“速捕小船”。付小龙的渔船仅有13米长,但和同码头其他渔船相比,已经算是“大块头”了。

渔船上的“冰箱”。

在青岛的渔港码头中,南姜码头算是特殊的一个——这里的渔民多是四川籍。南姜码头所在的姜哥庄,住了3000多名四川人,八成以上来自资阳市。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四川人来到这里打工谋生计,1990年出生的“新生代”渔民付小龙就是四川籍。20多年前,付小龙的家人来到南姜码头做起渔民,10多年前,20岁出头的他也追随长辈来到青岛,从此定居下来,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哒哒哒哒哒……”中午12时,渔船发动机的声响在南姜码头此起彼伏,一些前来看热闹的市民感觉这声音有些刺耳,但在渔民心中,这才是动听的“交响乐”。盼了4个月,付小龙和其他渔民一样,迫不及待地发动船只,朝着自己早就相中的目的地——大公岛附近海域驶去。

>>>13:00

诸多高科技加持渔船

可自动手动切换驾驶

自动航行、北斗终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航行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付小龙的渔船用上了不少高科技。

记者以前体验过的小渔船,操控方向的就是一根竿子,靠人用手攥着左右移动,控制船只前行方向。而付小龙的船,在舵的旁边有个仪表,上面显示着设定航向、GPS航向、航速、海况、舵比等数据。付小龙说,借助这个装备,他的渔船可以在手动航行和自动航行之间切换。“设置好航向、航速,点一下‘自动’按钮,渔船就可以按照设定路线自动航行。在海上航行时,如果前进方向的渔船比较少或者相距在安全距离,就可以启用这种模式。”付小龙解释道。

如何保证船只在海面上安全航行呢?记者看到驾驶舱前方还有一块较大的显示屏,上面标记着卫星数量、精度、经度、纬度等信息。“这就是北斗终端,这个是AIS避碰系统,那里还有雷达。”付小龙挨个用手指着介绍。

“你看,屏幕上这个浅绿色的船形标志就是我们渔船现在的位置,上面那些蓝色的小三角形就是其他船舶。”付小龙说,AIS就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它能够自动识别周边的渔船,当两船距离超过安全距离时,它会提前发出警报,以避免船只在海上发生碰撞。这种装备在海上发生大雾等天气、能见度较差时特别有用。

另外,渔船一旦在海上出现意外,通过北斗终端,可以实现立即报警,有关部门可根据北斗终端的定位,组织距离最近的力量救援,“可以说它就是渔船的护身符”。

在驾驶舱前方还有一小块屏幕,上面显示着一些数字,这是干啥用的?付小龙说,这是发动机故障监测系统,通过这些数字能判定渔船发动机是否有异常。

记者注意到,在驾驶室的前方还有一个喇叭,里面不时传出其他渔船渔民的声音。付小龙时不时拿对讲机与其他渔船的渔民进行交流。付小龙说,这台对讲机可以和十几海里外的渔民实时通话,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通过它可迅速通知“好友”们前来营救。

渔船按付小龙事先设置的航线自动航行1个小时后,于下午1时许顺利抵达目的地。

>>>13:10

两人忙活10分钟

80米拖网送下水

和付小龙一起出海的,是同样来自四川的刘先生。他才来青岛两年,却已成了一个拖网捕鱼老手。

渔船航行到位于大公岛南侧海域后,付小龙将船速降了下来。记者注意到,此处距离南姜码头有17.6公里,环顾一周,已看不到陆地。付小龙和刘先生没顾得上休息,立即将浮球扔下海。在洋流作用下,拖网的缆绳迅速被“吸入”海中。在绞机的助力下,一会儿,铁制的分水板也下了水,将渔网一股脑拖了下去。两位渔民在船身的两侧分别递送着缆绳,一直到13时10分拖网全部顺利入海,整个过程持续了10分钟左右。

一艘拖网渔船航行在海面上。

拖网捕鱼是怎样操作的?付小龙说,他用的拖网长80米左右,牵引着拖网的,是两段长度均为300余米的缆绳。缆绳中间部位连接着分水板。在重力和水流作用合力下,分水板在深20余米的海底将拖网撑起一个“大口袋”,渔船通过缆绳拖着“大口袋”不断前行,路过的鱼虾蟹等海鲜均会被收入囊中。

记者注意到,在拖网下水后的一个多小时里,渔船一直不断前行。付小龙说,渔船行进的方向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最好顺着洋流的方向。如果逆其道行之,阻力太大,根本难以拖行。

>>>14:40

拽上今秋第一网

鱼虾乱跳蟹满筐

1个多小时过去,付小龙认为时机已到,准备起网。他调整航向,让渔船反向缓速航行,然后和同伴刘先生分别站在船身的一侧,在绞机的帮助下,两人一点点地将300余米的两段缆绳以及分水板拽回。当首段拖网出水后,上行阻力加大。刘先生在船尾用缆绳捆绑拖网,付小龙则在绞机处拖拽缆绳,3米、5米、8米……他们重复着相似的操作,配合默契,一段一段地将网拖出水面。和放网下水相比,起网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此时,两人都已是满头大汗。

“开海第一网上来了!”14时40分,在历经20分钟的努力下,拖网的最后一段网兜拖出水面。“我的天哪,太多了!”付小龙布满汗珠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几乎同一时间,网兜被打开,约400斤鱼虾蟹等海鲜倾泻而出,除了带鱼、墨鱼等容易出水就“挂”的海鲜,大螃蟹、八带、蛎虾、鳗鱼、红头鱼、鼓眼鱼……十几种海鲜在甲板上活蹦乱跳,其中好多螃蟹加上蟹钳足有30多厘米长。

“这样一只螃蟹得有1斤左右,这种海捕的螃蟹能卖到100元1斤。”付小龙左手拿起一只个头较大的螃蟹掂量了一下,随后用右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容不得半点耽搁,晚上岸一会儿,可能就会错过不少客流。虽然两人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他们没有丝毫停顿,立即投入分拣工作中。

两人在船身两侧密切配合,准备起网

螃蟹最值钱,最先分拣出来,然后将两个大钳绑上皮筋。“被这些大螃蟹夹伤,最少得半个月才能恢复。”付小龙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将螃蟹绑好放到身旁的筐里,“只有保持鲜活,才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看到,由于拖网在海底拖行,刚捕捞上来的鱼虾蟹里还混杂了泥沙,显得脏兮兮的,甚至还有酒瓶子、砖头这样的杂物。两人蹲在甲板上,一点一点地将大螃蟹、带鱼、蛎虾、海螺等个头较大的海鲜挑出来,然后再用抓钩在海鲜堆里“寻宝”。他们将个头较大的海鲜分完后,还要装到网兜里用海水清洗一下。一会儿,盛装大螃蟹的筐子就满了,付小龙拿过一个空筐,又装了大半筐。

>>>17:20

两网过后满载而归

码头一“位”难求

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两人在分拣海鲜的过程中,拖网又被再次放入海中,渔船进入自动航行状态。记者注意到,付小龙在挑拣海鲜时,专挑个头较大的,一些个头较小的红头鱼等海鲜,又将其“放归大海”。“红头鱼,码头上贩子收购价才几毛一斤,我们有分类的工夫,还不如再拖一网。”付小龙解释道。

15时50分左右,当历时一个多小时将一大堆海鲜分拣完毕,还没来得及休息,海里的拖网又装满了渔获。16时20分左右,第二网出水,同样是一堆活蹦乱跳的鱼虾蟹……

捞上来的海鲜如何保鲜?记者注意到,船舱底部有一个海水池,模拟了海水环境。对于一些个头较大的活海鲜,清洗好了,装进网兜再放进海水池。另外,船上还有一个放置大冰块的“冰箱”,对刚刚死去的海鲜,他们将其放入泡沫盒子,把大块冰块敲成碎冰铺在海鲜上,然后再浇上一些海水,盖上盖子,在外面再盖上一床被子。“我们的海鲜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通过这样的方式,保存十几个小时也能保证海鲜的新鲜。”付小龙说道。

必须在夜色降临前返回南姜码头!付小龙将渔船设置成自动航行状态,朝着码头飞奔。途中,他和刘先生继续忙活着分拣海鲜。

17时20分左右,渔船满载渔获返抵南姜码头。此时,付小龙的妻子已经站在码头上。“今天两网下去,大约能捕上50斤大螃蟹。”付小龙一边卸货,一边高兴地跟妻子交流。此时,码头交易区已是熙熙攘攘,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在此聚集抢购鲜货,码头上的停车场也已是一“位”难求。

渔船归港,码头上已有人在等候接货。

首日出海捕了满筐蟹

捞回本钱还能赚一笔

在南姜码头的上百位船老大中,“90后”付小龙算是少有的年轻人,同他年龄相仿的仅有两三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很多人觉得打鱼是个苦力活,对体力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年轻人根本承受不了。

付小龙说,虽然捕捞季看起来一年有8个月,貌似较长,但真正能出海的日子并不多。9、10月份刚开海这俩月,天气比较好,渔获也比较丰富,是他们丰收的时候。等到天气渐渐冷了,尤其是12月份以后,气温骤然下降,海里的渔获也少了,出海异常艰苦,基本就没人出海了。除此之外,现在安全管理非常严格,一旦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发布海上大风黄色预警等,必须在港休息,从而保证自身安全。

“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就能干个100多天。”付小龙透露,正是因为好天气加上好时机难寻,所以他每次出海都是尽可能多打一网。“现在油钱跟人工费都贵了。”付小龙算了一笔账,比如现在这个时间,来回一趟,油费就得800元左右,加上请工人的费用600元,再加上承包船只等开销,算起来,出海一趟的固定支出在3000元左右。

9月1日,今秋首次出海付小龙收获几何?他高兴地说,感觉收获比去年同期还多,尤其是大螃蟹,差不多有50斤,仅梭子蟹这一项不仅赚回了本钱,还能赚一笔。再加上蛎虾以及各种鱼鲜,算起来这次出海,两网下去就能净挣2000余元,总体来说开海第一天收获还不错,算是迎来了一个开门红。

付小龙说,每年休渔期是检修船只、修补渔网的大好时机,这4个月,光是整修渔船他就用了1个多月时间,其他日子就去打零工。眼下,他的独生女已经11岁了,上小学六年级。卖鱼的事全由他媳妇负责,两个人分工明确。他出海一般都是当天来回,归港以后,需要赶紧回家吃饭休息一下。次日凌晨两点左右,会再次出发。如此算起来,一整天能捕捞四五网,收获也会更多。

记者注意到,9月1日下午付小龙归港后,青岛市海岸警察支队沙子口派出所的执法人员对其船只证件是否齐全等进行了检查。该所副所长陈进宇说,为了保障渔民在海上的作业安全,在开海季来临前,所里就组织向渔民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作业知识,还对报备的渔船展开了安全大检查,主要包括救生衣、灭火器等。民警24小时执勤巡逻,保障海岸码头秩序井然。

据介绍,当天,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等多个部门组织21艘执法船艇分赴西海岸、胶州湾、崂山、即墨等4处海域开展海上联合执法巡航行动,全力护航沿海、海上治安和生产秩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