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半岛网9月15日讯(记者 孙贴静) 9月14日下午,由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负责组织,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啤酒高浓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在青岛水务集团本部召开。经过项目组汇报、评审专家委员会详细质询、项目组专业答辩及深入交流探讨,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次科技成果评价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中国工程院马军院士担任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院郑兴灿总工程师、深圳环水集团张金松总工程师、北京排水集团甘一萍主任、中广核环保靳军涛主任、青岛理工大学毕学军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汝少国教授等7位权威专家“云端”相聚,共同对该成果进行专业评价并给予意见建议。项目完成单位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水务集团、青岛理工大学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共15人参加本次会议。
据介绍,对污水处理厂而言,处理过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来“吃掉”污染物,以此达到净化水质目标;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富含有机质污泥可以用来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发电,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如果污水厂进水有机物浓度太低,微生物就会吃不饱,影响污水处理水质和产沼气效果。为了维持脱氮除磷微生物的活性,在日常生产中,污水处理厂就需要外购乙酸等作为碳源,保障效果。而啤酒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且不含有毒有害物质,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碳源的理想替代,同时也是与污泥掺混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有效补充。因此如何让污水厂更好喝上“啤酒”,是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
自2018年起,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水务集团所属环境公司及青岛理工大学组成联合项目组,创新思路,大胆实践,开启项目攻关之路。经过了五年多的试验探索与经验总结,首次筛选出高COD、高C:N:P的啤酒热凝固物作为适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质碳源;首创啤酒热凝固物提取、分离和资源化利用系列技术;首创啤酒热凝固物资源化利用+啤酒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减污降碳新管控模式,得到了生态环境、水务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2项、软件著作权1项,编制企业标准4项,核心论文5篇,另2项发明专利已受理实审中。
项目成果目前已成功在全国27个啤酒厂和对应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实现经济效益约4947万元,共实现碳减排约18457tCO2e/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形成了了协同减污降碳和创新绿色发展的“青岛方案”。
下一步,联合项目组将持续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在前期成果基础上,根据专家意见,不断完善技术工艺,推进啤酒高浓度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规模化应用,建立可复制的协同减污降碳、提质增效新模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青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