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年我省应届高校毕业生超过66万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期盼和福祉,牵动着各界的心。面向这一群体,确保服务“不断线”、保障“不缺位”,是当下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当前,我省正在集中开展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各设区市聚合资源、挖掘潜力、协同推进,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开展实名制登记调查,做到“不漏一人、不空一项”;对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对有创业意愿的,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咨询辅导、跟踪扶持等创业服务……一项项暖心举措,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助力。下一步,各部门还要持续落实要求、创新机制,与高校和用人单位协同,让“求职助力”形成“最大合力”。

一人一策,提高服务精准度。因家庭条件、个人特点、职业规划等不同,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各级政府在出台普惠性就业支持政策之外,还应根据毕业生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各地人社部门应尽快完成与教育部门、高校的对接,落实未就业毕业生普遍联系、实名服务机制,对每名毕业生的求职要求、优势特长等情况建立台账,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确保招聘活动、培训指导、见习机会的精准匹配,提高就业成功率。尤其要注重对困难毕业生的帮助,在“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专项服务的基础上,研究开展“结对帮扶”“阳光就业”等暖心行动,千方百计推动实现更快更好就业。

扫清阻碍,减少就业“摩擦力”。高校毕业生初入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经验等都有所欠缺,各级政府要设身处地,了解毕业生面临的真问题,提供实质性解决方案。苏州等地启用“青年驿站”供求职毕业生免费住宿,南京实施“青创主体倍增计划”提供“0租金”创业激励。各地还应在保障就业公平上动真格,纠正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就业歧视,依法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售卖简历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治理付费实习、滥用试用期、拖欠试用期工资等违规行为。

保持在线,成为求职好参谋。毕业生离校,就业服务不能“离线”。相关部门应通过新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好相关政策清单、补贴标准、申领流程;同时广泛开展就业扶持相关手续网上办理,实现“直补快办”“政策找人”。各地还应注重将数字技术转化为促就业的强动力,强化与平台和用人单位的联动,通过“云就业”直播招聘、专属网络面试间、视频简历等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求职效率。此外,还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优化办理流程,依法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各级政府应创新服务形式、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资源,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力,努力形成最大合力,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石。袁 媛

编辑: 戴雨扬

来源:中国江苏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