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资料图片)
治理垃圾污水乱倒乱排、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系统规划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村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走进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关村,硬化路面干净整洁。防火志愿者骑着插旗的摩托车,正来回穿梭巡查。一辆绿色保洁车缓慢行进着,村民三三两两,迈步朝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走去。“干啥去啊?”“去领票呗!下周又该理发了!”
“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挤,都能领到。”在关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窗口,对着几十位村里的老人,村支书王晋刚的声音不时响起。
改变:从看得见的环境入手
王晋刚是2014年返乡担任村支书的,时年35岁。
最初上任时,村子和其他邻村没什么区别:白天,家家门口堆积着柴火、煤块、粪堆等杂物,每天中午做饭的时候炊烟四起,不时有村民从门口提着桶出来,把洗碗水往街上一泼。零散的行道树,是清一色的万年青,显得孤独而单调。一入夜,村里便陷入了一片漆黑。
大家都习惯了。因此,当王晋刚从改善环境着手,提出“垃圾不落地,污水有去处”的时候,一些村民玩起了“躲猫猫”。不让堆杂物,就搭个小棚遮起来。污水不让往门口倒,就攒着晚上悄悄倒。为了推进工作,村里组建了一支联防队,吸纳党员和热心村公益事业的村民参与,在带头示范的同时,联防队成员上门对大家耐心劝说,“门口乱堆会影响村容村貌,污水垃圾要倒在咱专门设置的处理点,杂物要搬到家里。”
村里设置了6个清洁岗位,每天会在定点的时间处理垃圾。
2016年,全村开挖铺设污水管网5000余米,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家家户户都接入,并在全县率先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50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灌溉农田和树木花草。“我们还给每家都发了一个小垃圾桶,村里保洁车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并按期处理。已经形成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理模式。”王晋刚说。
如今,村里的每一条街都栽种着不同的花树,樱花、红叶李、海棠、月季、银杏;有些巷子窄,种不了大树,就用捡来的河石砌出一条绿化带,种上矮小的灌木花草。入夜,100多盏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村子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热闹。
便民:补齐制约幸福生活的短板
快近晌午,磨豆腐的香味、炒菜的肉香,飘散在关村的空气中。村里幼儿园的放学铃声响起,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家长,纷纷接上孩子回家吃饭。村民任振旺跑到厨房给妻子帮忙,高压锅里炖上的排骨香气扑鼻,勾得人食指大动。几百米外,同村的郭白女陪母亲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不时进厨房看看嫂子蒸的麦饭做好了没。
不见锅灶煤烟起,只有饭菜香如故。谈起煤改电,任振旺记忆犹新:“煤改电首先就是取暖。几年前,我陪王书记去太原选择取暖产品,我觉得太贵,愁得直摇头。可你猜他说啥?”任振旺顿了顿,“他说,总能想出办法!”原来,在整治村里环境时,王晋刚发现,村里不少垃圾实际上都来自做饭与取暖的用煤废物,还有旱厕的土堆。于是他开始琢磨:无论是响应国家政策,还是为了村里的环保、民生,这些工作得做。
煤改电,电网改造前提下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要过硬,成本控制对乡亲们要合适。王晋刚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调研后看中了某款空气能产品,可一算账,算上补贴还得两万元。“当时想,这可不行。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亲自去了趟厂商的总部广州。”王晋刚笑着说,和厂商洽谈时充分表达了诚意,并谈到目前的价格群众确实负担不起,希望能够把价格降下来。“我承诺,一定要打造出一个清洁美丽的关村来,这也算是为产品做广告了。”
经过几番恳谈,厂商被打动了,把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近一半。在政策补贴后,村民可以根据情况,在5000元与1万元的两款产品中选择。“我们都算账。一年用煤得将近4000元,补贴后的电费一年2000元出头,4年就回本了。”任振旺掰着指头,笑着说,“2022年刚好满4年了,划算。”同样感到便利的还有郭白女,“以前得添煤、掏灰,麻烦还不卫生。”郭白女说,“现在,我在屏幕上就能设置室内温度,省事多了!”
“现在,我们农家小院都可干净了!”郭白女指着家里院子停车的地方说。走进郭白女家的洗手间,只见瓷砖地板上装着洁净的马桶,盖子上套着灰色的垫子,除了简单的卫生用品没有其他杂物,空间显得宽裕有余。轻踩马桶座下的按钮,就听到“哗哗”几声水流。“去年,旱厕改成了水厕,我们没花一分钱,卫生又环保。”郭白女说,“生活是越来越便利了,最近村里还新开了公共浴室,条件可好了,洗澡理发都免费。”
“2021年,我们整村推进厕所革命,采取‘通风改良+节水马桶+大三格化粪’的模式,将粪液统一收集到化粪池,厌氧发酵,还能变废为宝,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王晋刚介绍,村里始终在不断解决制约村民幸福生活的短板。2022年2月,关村实施农村公共浴室和公共理发室建设。特殊困难群体、低保户以及60岁以上家里没有洗浴条件的老年人均可免费洗浴,解决了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洗浴难”的窘境,便民理发店每月定期发票,60岁以上的都可以免费理发。
说话间,郭白女的嫂子把做好的饭菜端了上来。“我们现在做饭也不用煤和柴火了,用电省事又干净,垃圾每天就一小袋。”郭白女说。
未来:搭上数字产业的快车
每到月初几天,关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服务窗口前,郭白女这样60岁以上的村民,可以排队领取免费理发票,王晋刚等村干部们也会纷纷忙碌起来。
关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台有3个窗口,对应着常办的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低保申请等事项。隔壁是医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和村委会。步入后院,戏剧大舞台位于中央,便民理发室、洗衣店、公共浴室依次排开。不远处的展板上,是春节、腊八节、妇女节等节日时,村里各种文娱活动的照片,还有评选出的“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先进模范照片与事迹。
“这几年,我们关村变得越来越美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也不断地跟上了。”关村党支部副书记黎红波说,在改变村里环境的同时,村党支部对产业发展做了系统的规划,用集体收入和政府补贴建立了公共浴室、理发室,装修了戏剧舞台等,村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打开党群服务中心的联防联控平台,电子屏幕上出现16格不同地点的实况画面。“村里已经基本实现主要路段监控全覆盖,未来我们将接入更多功能,建设数字关村一张图系统、村百景系统、智慧党建系统、村情通系统、时间银行系统等,点击屏幕即可实现所有信息可见。”黎红波介绍,2022年,关村被列为山西省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在提升数字治理的同时,还准备发展智慧农业。
村里建起污水处理站后,王晋刚与黎红波等村干部一直思索下一步的方向。2016年,关村投资建成占地面积150亩的高标准设施冬枣大棚,以“党建引领,公司运作,合作经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但就目前而言,污水处理站每年电费、人工费等运营费仍是笔不小的支出,压力比较大。长远来看,还得不断壮大产业,提高集体收入。”王晋刚介绍,未来几年,关村将以3500亩大田种植基地为主,建设植保监测站,配置完善物联网系统,实现农药喷洒、播种智能化。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
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关村还鼓励个人发展产业,“关村八大碗”“老丁磨豆腐”等特色品牌食品逐渐发展,“我现在搞起了农家乐餐饮和简单的食品加工。2021年,‘八大碗’卖了800套呢!”村民王继风高兴地说。
“发展乡村产业不能忘了乡亲们,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入股方式让乡亲们搭上数字产业的快车,一方面鼓励乡亲们发展家庭食品加工业,帮助他们走上规范经营的致富道路。”王晋刚畅谈着更多的期待,“现在的关村,白天干净整洁,夜晚路灯明亮,环境有花有草,已经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以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3日 13 版)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核心阅读
治理垃圾污水乱倒乱排、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关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系统规划产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村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走进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古城镇关村,硬化路面干净整洁。防火志愿者骑着插旗的摩托车,正来回穿梭巡查。一辆绿色保洁车缓慢行进着,村民三三两两,迈步朝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走去。“干啥去啊?”“去领票呗!下周又该理发了!”
“大家有序排队,不要挤,都能领到。”在关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厅窗口,对着几十位村里的老人,村支书王晋刚的声音不时响起。
改变:从看得见的环境入手
王晋刚是2014年返乡担任村支书的,时年35岁。
最初上任时,村子和其他邻村没什么区别:白天,家家门口堆积着柴火、煤块、粪堆等杂物,每天中午做饭的时候炊烟四起,不时有村民从门口提着桶出来,把洗碗水往街上一泼。零散的行道树,是清一色的万年青,显得孤独而单调。一入夜,村里便陷入了一片漆黑。
大家都习惯了。因此,当王晋刚从改善环境着手,提出“垃圾不落地,污水有去处”的时候,一些村民玩起了“躲猫猫”。不让堆杂物,就搭个小棚遮起来。污水不让往门口倒,就攒着晚上悄悄倒。为了推进工作,村里组建了一支联防队,吸纳党员和热心村公益事业的村民参与,在带头示范的同时,联防队成员上门对大家耐心劝说,“门口乱堆会影响村容村貌,污水垃圾要倒在咱专门设置的处理点,杂物要搬到家里。”
村里设置了6个清洁岗位,每天会在定点的时间处理垃圾。
2016年,全村开挖铺设污水管网5000余米,实现大街小巷全覆盖,家家户户都接入,并在全县率先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50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灌溉农田和树木花草。“我们还给每家都发了一个小垃圾桶,村里保洁车定时上门收集垃圾,并按期处理。已经形成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理模式。”王晋刚说。
如今,村里的每一条街都栽种着不同的花树,樱花、红叶李、海棠、月季、银杏;有些巷子窄,种不了大树,就用捡来的河石砌出一条绿化带,种上矮小的灌木花草。入夜,100多盏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村子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热闹。
便民:补齐制约幸福生活的短板
快近晌午,磨豆腐的香味、炒菜的肉香,飘散在关村的空气中。村里幼儿园的放学铃声响起,早已等候在门口的家长,纷纷接上孩子回家吃饭。村民任振旺跑到厨房给妻子帮忙,高压锅里炖上的排骨香气扑鼻,勾得人食指大动。几百米外,同村的郭白女陪母亲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不时进厨房看看嫂子蒸的麦饭做好了没。
不见锅灶煤烟起,只有饭菜香如故。谈起煤改电,任振旺记忆犹新:“煤改电首先就是取暖。几年前,我陪王书记去太原选择取暖产品,我觉得太贵,愁得直摇头。可你猜他说啥?”任振旺顿了顿,“他说,总能想出办法!”原来,在整治村里环境时,王晋刚发现,村里不少垃圾实际上都来自做饭与取暖的用煤废物,还有旱厕的土堆。于是他开始琢磨:无论是响应国家政策,还是为了村里的环保、民生,这些工作得做。
煤改电,电网改造前提下的关键在于产品质量要过硬,成本控制对乡亲们要合适。王晋刚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调研后看中了某款空气能产品,可一算账,算上补贴还得两万元。“当时想,这可不行。在政府支持下,我们亲自去了趟厂商的总部广州。”王晋刚笑着说,和厂商洽谈时充分表达了诚意,并谈到目前的价格群众确实负担不起,希望能够把价格降下来。“我承诺,一定要打造出一个清洁美丽的关村来,这也算是为产品做广告了。”
经过几番恳谈,厂商被打动了,把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近一半。在政策补贴后,村民可以根据情况,在5000元与1万元的两款产品中选择。“我们都算账。一年用煤得将近4000元,补贴后的电费一年2000元出头,4年就回本了。”任振旺掰着指头,笑着说,“2022年刚好满4年了,划算。”同样感到便利的还有郭白女,“以前得添煤、掏灰,麻烦还不卫生。”郭白女说,“现在,我在屏幕上就能设置室内温度,省事多了!”
“现在,我们农家小院都可干净了!”郭白女指着家里院子停车的地方说。走进郭白女家的洗手间,只见瓷砖地板上装着洁净的马桶,盖子上套着灰色的垫子,除了简单的卫生用品没有其他杂物,空间显得宽裕有余。轻踩马桶座下的按钮,就听到“哗哗”几声水流。“去年,旱厕改成了水厕,我们没花一分钱,卫生又环保。”郭白女说,“生活是越来越便利了,最近村里还新开了公共浴室,条件可好了,洗澡理发都免费。”
“2021年,我们整村推进厕所革命,采取‘通风改良+节水马桶+大三格化粪’的模式,将粪液统一收集到化粪池,厌氧发酵,还能变废为宝,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王晋刚介绍,村里始终在不断解决制约村民幸福生活的短板。2022年2月,关村实施农村公共浴室和公共理发室建设。特殊困难群体、低保户以及60岁以上家里没有洗浴条件的老年人均可免费洗浴,解决了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洗浴难”的窘境,便民理发店每月定期发票,60岁以上的都可以免费理发。
说话间,郭白女的嫂子把做好的饭菜端了上来。“我们现在做饭也不用煤和柴火了,用电省事又干净,垃圾每天就一小袋。”郭白女说。
未来:搭上数字产业的快车
每到月初几天,关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就热闹起来。服务窗口前,郭白女这样60岁以上的村民,可以排队领取免费理发票,王晋刚等村干部们也会纷纷忙碌起来。
关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台有3个窗口,对应着常办的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低保申请等事项。隔壁是医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和村委会。步入后院,戏剧大舞台位于中央,便民理发室、洗衣店、公共浴室依次排开。不远处的展板上,是春节、腊八节、妇女节等节日时,村里各种文娱活动的照片,还有评选出的“最美媳妇”“最美婆婆”等先进模范照片与事迹。
“这几年,我们关村变得越来越美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也不断地跟上了。”关村党支部副书记黎红波说,在改变村里环境的同时,村党支部对产业发展做了系统的规划,用集体收入和政府补贴建立了公共浴室、理发室,装修了戏剧舞台等,村民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打开党群服务中心的联防联控平台,电子屏幕上出现16格不同地点的实况画面。“村里已经基本实现主要路段监控全覆盖,未来我们将接入更多功能,建设数字关村一张图系统、村百景系统、智慧党建系统、村情通系统、时间银行系统等,点击屏幕即可实现所有信息可见。”黎红波介绍,2022年,关村被列为山西省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在提升数字治理的同时,还准备发展智慧农业。
村里建起污水处理站后,王晋刚与黎红波等村干部一直思索下一步的方向。2016年,关村投资建成占地面积150亩的高标准设施冬枣大棚,以“党建引领,公司运作,合作经营,农户参与”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但就目前而言,污水处理站每年电费、人工费等运营费仍是笔不小的支出,压力比较大。长远来看,还得不断壮大产业,提高集体收入。”王晋刚介绍,未来几年,关村将以3500亩大田种植基地为主,建设植保监测站,配置完善物联网系统,实现农药喷洒、播种智能化。同时,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
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关村还鼓励个人发展产业,“关村八大碗”“老丁磨豆腐”等特色品牌食品逐渐发展,“我现在搞起了农家乐餐饮和简单的食品加工。2021年,‘八大碗’卖了800套呢!”村民王继风高兴地说。
“发展乡村产业不能忘了乡亲们,一方面通过合作社入股方式让乡亲们搭上数字产业的快车,一方面鼓励乡亲们发展家庭食品加工业,帮助他们走上规范经营的致富道路。”王晋刚畅谈着更多的期待,“现在的关村,白天干净整洁,夜晚路灯明亮,环境有花有草,已经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以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3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