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央视网消息:打开本周丰收地图,看奔跑的三夏时节。眼下,在大江南北的田间地头,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三夏抢收抢种正在上演。各地抢收进度如何?我们一起到地图与数据中寻找答案。
如果你从空中俯瞰,会发现五月中国大地上的丰富多彩。眼下,全国冬小麦的收获正如火如荼,当西南地区的收获接近尾声,湖北则追赶到70%,而江苏、安徽、河南则刚刚开跑。而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春播粮食已接近尾声,其中玉米的播种基本结束,大豆播种接近终点,水稻栽插则近九成。再看冬油菜,收获也已过九成,其中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基本收获完成,贵州过九成,河南近八成,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均超六成。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聚焦本周的主角——冬油菜。你知道吗?眼下田野里颗粒饱满的冬油菜,其实就是我们在春天“打卡”过的油菜花田。金黄明艳的花朵是春天独有的风景,而夏日里,作为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将很快变成菜籽油,完成神奇的转化。
我国菜籽油的原料由冬油菜和春油菜组成。冬油菜的种植面积占到了85%以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沿着长江流域的几个省份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贵州、重庆,而春油菜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中国人的厨房里,花生油、豆油、葵花籽油、菜籽油是几大主要的食用油。而在众多的植物油原材料中,油菜是我国分布区域最广、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近两年油菜籽产量稳居1400万吨以上,是当之无愧的油料“种子选手”。为啥油菜播种面积最大呢?这就要说到油菜的一大优势了,它与大豆、花生等作物不同,不和主粮争地。种油菜一般用的都是冬闲田。长江流域的农民们沿袭着稻油轮作的模式,夏天种水稻,秋天收稻米,冬天种油菜,春天收菜籽,两种作物无缝衔接。不仅如此,油菜还能养地。种了油菜的地,后茬的水稻单产能提高10%左右,这么“有才华”,油菜被偏爱也就不奇怪了。
作为国内主要食用油源,油菜籽的加工技术也在提升。镰刀割菜、摔打脱籽的传统收割方式,逐渐被智能机械化替代。一台收割机能先后完成脱粒、粉碎油菜果壳和秸秆以及喷撒还田的全流程,还大大降低了菜籽丢损率。传统人工收割一天只能收一亩,机械收割一天能收60到70亩,也就是说,一台收割机相当于至少60个劳动力。不得不感叹,农业现代化,真香。今年夏收,油菜面积预计达到1亿亩以上,增加1000万亩左右。为了我们的“油瓶子”多装中国油,中国油菜要“加油”。
而说到爱种油菜爱吃菜籽油的省份,四川当属第一位。今年四川全省油菜播种面积2250万亩,比上一年又扩种了180多万亩。四川人是真爱菜籽油呀。这不仅缘于菜籽油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更是因为菜籽油可谓是川菜的灵魂。水煮鱼、熘肥肠……在菜籽油的参与下,怎一个“香”字了得。而在大江南北,从西北的油泼辣子到湖南的湘味小炒,再到重油重色的徽菜,菜籽油给各菜系的厨师们创造了施展技艺的舞台,成为人们一日三餐的珍馐美味。一粒粒小小的油菜籽压榨成油,不仅丰富了味蕾,还给我国的油料安全贡献着大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