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繁茂,秋日意浓。
9月15日,一场创客的“大派对”——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引领河北“双创”事业高质量发展。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打造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搭建了科技型企业成长阶梯,建成了“一核两带”科技创新创业集聚区,全省科技孵化载体实现县域全覆盖。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创业成功有什么诀窍?9月5日,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以岭药业位列医药健康类第11位。这之后,问吴以岭这个问题的人更多了。
时间拨回1992年,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在石家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租了一间房,成立了医药研究所。
从单一的中药,发展到中药、化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从小研究所到百亿营收上市公司,创业三十年,以岭药业从未离开石家庄。
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吴以岭的答案或许有所不同,但他走到哪里都不忘点赞的,是河北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庆幸自己的创业之路在河北起步,这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了创业者宝贵的自由成长空间。”
让许多创业者念念不忘的石家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91年6月,是我省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在这里,只要有想法,都能得到鼓励。包括以岭药业在内,当年的“孤勇者”中,诞生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孵化器发展工作,在全省接续开展的“双创双服”“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三统筹三扩大四创建”等活动中,创新创业始终是重要内容之一。
如神来之笔,石家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成立也拉开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点石成金”的序幕。
省科技厅在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高水平创新创业过程中,加强全链条育成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双创生态、升级孵化体系、提高孵化能力,推动孵化器以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优服务融入到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创新创业的战略中——
在服务好“三件大事”中抢抓发展新机遇。构筑环京津科技孵化转化、产业化功能带,形成雄安新区和石家庄高新区、保定高新区、燕郊高新区、衡水高新区等为核心区和辐射区的协同创新高地和创业孵化集聚区;雄安新区加快汇聚创新资源,首批认定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石家庄高新区拥有8家国家级孵化器。保定建成全省最大的孵化载体集聚区。
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中展现活力。截至2021年底,全省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298家、众创空间668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8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4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99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3家。孵化场地总面积7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常驻团队2.57万个,吸纳就业17.47万人。
“‘十三五’以来,我省投入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支持创新创业的省级科技资金超过1.5亿元,2021年全省科技孵化载体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税金额4059.7万元,268家载体为在孵企业和团队减免房租1.21亿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位列全国第5位,众创空间数量位列全国第4位,进入全国孵化器建设大省行列。
创新创业热潮正为创新型河北建设持续输入新动能。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1.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河北省“建立全链条服务体系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河北省分类施策积极推动县域科技创新”的做法,分别在国务院大督查工作中获通报表扬。
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就在三年前,保定玄云涡喷动力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向龙怎么也想不到,一群土生土长保定人的创业梦会打上闪亮的“中关村”烙印。
“公司发展乘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正是受益于政府的贴心服务。”霍向龙感叹。
三年前,政府把玄云团队从塑料布搭成的简陋厂房请进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这里,团队只需专注研发,所有资源对接的事,政府来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政府帮着牵线申请……
“一揽子”服务,给这个蛰伏于村镇的科创团队装上了动力强劲的“加速器”:订单量猛增,获得上市公司的参股投资,成为当地自主创新发展的标杆企业。
平均年龄35岁的发烧友,将爱好变为事业,年产值超2000万元……这是一群怀揣技术与热情的普通人的故事,也是河北孵化器加速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孵化圈建设,赋能企业的生动案例。截至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吸引400家企业入驻,构建起具有河北区域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省着力完善政、企、研、产、学、金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工作机制,构建起科技主管部门、孵化器建设运营主体、创业者与科技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科技金融、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孵化器发展促进体系。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各市将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与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等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用地政策、证照办理、税费减免、金融支持、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全过程、全要素的支持。
石家庄高新区推行“书记直通车”“书记早餐会”“双特派员”等服务机制,建成科技大市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平台;唐山高新区开设了企业开办专区,组织协调工商、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统一入驻……
“企业和政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对政府来说,重在用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去推动市场和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创业创新生态,政策先行。河北创新28条、科技改革119条、创新创业和发展众创空间15条、知识产权18条、科技金融16条……我省密集颁布的各项促进“双创”政策,推动了人才和产业集聚。
此外,省科技厅优化制度供给与服务方式,开展“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市”建设;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实现互认互通;实施孵化器培育专项行动,打造科技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等科技特色品牌活动,让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无缝对接,让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环境更优。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省科技厅还与6家银行签署了《金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支持6家银行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转化贷”“专精特新企业贷”“科创贷”等一大批特色信贷产品,助力科技企业创业发展、做专做优做强。
数据显示,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12.85亿元,全省孵化器孵化基金总额达14.76亿元,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投融资环境。2021年各类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和创业教育培训活动2.12万场次。
汇入经济发展大潮
在河北,领军企业也正不断发挥自己的强大能量,引领中小企业展翅高飞。
“融通创新,就要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陈贺说,近年来,科林电气积极发挥“链主”领头作用,以庞大的产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创新创业服务,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
河北孵化器创建以来,6093家科技企业从孵化器成功“毕业”,以科林电气为代表的企业发展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头羊,不断输出发展新动能。
越来越多的“双创”者,在这里发展壮大。
石家庄市长佳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液压元件、气动元件的设计。“迁入科林产业园区后,我们着手启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目前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开发高端智能液压设备,主要应用在冶金领域和军工领域,已经与德隆钢铁、河北敬业钢铁等企业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公司总经理张国庆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向科技型企业和高新企业方向发展,把关联企业的业务迁入科林产业园。
截至2021年底,依托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的50家专业孵化器,精准服务我省12大主导产业和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充满活力的孵化器对河北创新发展的贡献正不断加大。
2021年,全省孵化器实现总收入15亿元,在孵企业总收入246亿元,在孵企业和团队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3万余项,在孵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72个、科技型中小企业770个、大学生创业科技企业1147个,“毕业”企业中当年营业收入超过5千万元企业93个。上市(挂牌)企业15家,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08家。全省孵化载体管理服务从业人员规模达1.04万人,创业导师队伍1.36万人。全省孵化载体中的在孵企业和团队吸纳就业17.47万人,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1.45万人。2021年全省孵化器在孵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59%,是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2.5倍。(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