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底,曹妃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6169家,其中新增内资企业5981家,新增外资企业188家;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993.75亿元
日前,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集成赋权模式创新实现海事静态业务高效办理全覆盖”创新案例,获得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专版刊发,在全国层面复制推广。
招商政策越来越优惠,营商环境越来越优质,产业集群越来越高端,贸易开展越来越便利……作为改革“试验田”,中国(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自2019年8月31日挂牌成立以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审批流程优化、开放平台搭建等措施,助力片区内企业落地发展。
作为全省唯一的沿海自贸片区,曹妃甸片区充分依托自身深水大港优势,聚焦片区功能定位,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平台打造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重点,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力推动招商引资、金融开放,努力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
截至今年7月底,曹妃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6169家,其中新增内资企业5981家,新增外资企业188家;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993.75亿元。
深化制度创新,打通企业发展“梗阻”
“‘集成赋权模式创新实现海事静态业务高效办理全覆盖’,这个案例是我们形成的第6项制度创新案例,可缩减海事静态业务申请材料50%以上,缩短船舶办证时间60%以上,一次性办结率由55%提升至85%,可有效提升片区航运便利化水平。”曹妃甸海事局局长李保东介绍,该制度创新案例将涉及海事相关业务的37项海事政务事项全部入驻曹妃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将9类17项海事静态业务办理模式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办理,不断推进海事政务“互联网+”改革,将90%以上的海事政务事项列入“网上办”“一次办”事项清单。
在这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中,制度创新是核心所在。为此,曹妃甸片区在落实国家试点任务的同时,加快形成自主创新案例。其中,《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涉及曹妃甸片区的57项总体方案试点任务实施率已达到95%,省内领先。同时,该片区已累计形成自主创新案例47项,其中《国际航行船舶模块化检查机制》等4项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上刊发,《“2+2+1”海域使用权审批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瞄准功能定位,曹妃甸片区对于相关产业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以企业诉求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力破除制约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为企业发展打通了“梗阻”,有效助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是助企纾困的重要动能。曹妃甸片区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已有22家金融机构、4家类金融机构入驻,累计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20.68亿元。特别是推动中信银行创新优化国际贸易企业增授信流程,将企业授信审批时限由原来的70个工作日减少至25个工作日,通过调整授权占用系数,解决了片区内重点企业融资的大问题,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推动区市场监管局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引领式服务新模式,帮助企业建立定期检验申报的系统性管理机制,降低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支出。该模式已为300多家企业提供便捷的报检服务,为企业每次报检节约了1天的办理时间,减少了约500元的交通人力成本。
针对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开放发展,曹妃甸片区探索研究形成《关于支持河北自贸试验区(曹妃甸片区)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讨论稿)》,提出14项需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的制度创新举措,同时起草相关工作方案,推动创新研究落地生根。
加速产业集聚,繁荣临港经济
历经近两年建设,北京巴威公司位于曹妃甸片区的高端装备制造新基地项目近日完成竣工验收。
“目前起重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其他新购设备将在9月完成安装及调试,预计将于10月投入试生产。”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巴威公司在曹妃甸打造海上高端锅炉制造“梦工厂”,看中的不仅是便利的港口运输条件和相对成熟的工业基础与配套设施,还有曹妃甸片区利好政策支持。
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是曹妃甸片区的功能定位。为此,该片区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持续强化政务服务、政策和法治保障,加快打造更有吸引力、更具竞争力、更加富有活力的营商环境,为产业集聚提供优渥土壤。
为打造最优政务服务和政策环境,该片区积极承接省、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90项,招拍挂类海域使用权审批时限由179个工作日减少到88个工作日,并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改革,实现179项北京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同时,唐山市和曹妃甸区分别出台实际举措支持曹妃甸片区高水平创新发展和人才发展聚集,每年市区两级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支持大宗商品贸易等重点产业发展,对片区内大宗商品贸易、能源储配等企业高管按照个人所得税对本级财政贡献的100%给予补贴。
曹妃甸片区还通过建立“一站式”法律综合服务模式,升级自贸试验区诉讼服务中心,与唐山仲裁委员会建立合作机制,设置仲裁登记立案窗口,开辟涉自贸区的仲裁保全案件绿色通道,打造最优法治环境。截至目前,共受理各类案件486件,结案率高达97.37%,同期收案数量减少35%,案件调撤率达到89.8%。同时,与天津海事法院、唐山沿海地区法院及法庭共同签署相关司法协作协议,就海事案件与民商事案件管辖协调机制、跨域立案协作等8个方面进行了对接合作,全方位加强海洋司法保护力度。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优质环境,曹妃甸片区以更快节奏、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强力推进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为片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在积极制定《曹妃甸片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等实现政策引领的同时,曹妃甸片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开展招商活动,自挂牌成立以来,累计签约项目1026个,总投资1206.14亿元。
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加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中国五矿、金隅冀东曹妃甸供应链等649个大宗商品贸易类项目建设运营,吸引华能唐山航运、恒业国际等422家物流等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龙头带动、链群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实行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督导责任、考核责任“三落实”,实施“周沟通、月督导、季调度”工作机制,定期举办项目观摩测评活动,推动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搭建开放平台,增添发展活力
日前,随着满载600个集装箱货柜的“延展98”轮驶离曹妃甸综保码头1号泊位,曹妃甸综合保税区至青岛的集装箱外贸内支线正式首航,这将畅通外贸企业至东北亚地区出口新通道,新增和俄罗斯东方港的互联互通,极大降低曹妃甸片区外贸企业进口俄罗斯货物的物流成本。
依托“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政策叠加优势,曹妃甸片区加快打造国际贸易、产业发展、开放通道、金融服务等平台载体,为实现高水平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曹妃甸片区率先在省内自主研发“互联网+港口+供应链”智能网络货运平台,打通港口、物流运输、工厂间的信息互联桥梁,曹妃甸港区至包头地区的公路运输市场占有率超过90%,有效提升物流产业的全国影响力。同时,打造港口船舶集疏运智慧调度、相关业务一站式办理、港航管理部门可视化监管等平台,实现港口、船东、船代、货主、货代、监管机构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有效带动港航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产业开放发展,全力打造河北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初步完成矿产品、农资产品和农产品3大商品主要品类板块的战略布局。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尿素、核桃油、核桃等产品交易超730万吨,成交额近230亿元。同时,推动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建成投产,发布中国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曹妃甸指数685期、铁矿石曹妃甸价格指数633期。
围绕开放通道建设,开通日韩英美等航线110条,通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行中蒙、中俄等中欧班列4条,建成以曹妃甸港为起点内陆港20个、干线铁路3条,大宗货物“公转铁”能力达到95%以上;加快建设3亿吨煤炭、2亿吨矿石、1500万吨LNG(液化天然气)、5000万吨原油、500万立方米木材、5000万吨钢铁的世界级、国家级港口物流贸易加工中心。今年1至6月份,曹妃甸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23466万吨,同比增长10.86%。
围绕金融创新服务,打造集进出口商品展示、进出口贸易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数字化于一体的“曹贸通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第一个月已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亿元。(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