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4000亩的沧州园博园内,北山拔地而起,主园区、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中心和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3个板块均显现雏形;百狮园中,潺潺运河水缓缓流淌,不远处的沧曲书舍,大运河文化摄影展生动展示运河文化;改造提升中的运河公园里,人们忙着拍照合影,即将建成的儿童游乐场已显现出轮廓……
这是沧州市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沧州市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按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功能定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大运河保护带、生态带、旅游带,努力让古老的大运河成为沧州最具魅力的生态名片、文化印记和产业高地,让大运河文化带更加流光溢彩。
高标准编制规划设计方案。紧密对接国家、省大运河规划要求,对全域215公里大运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风貌,形成了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为统领,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6个专项规划为支撑,以《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为指导的“1+6+1”规划体系,同步编制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沧州段)建设保护规划》。同时,着眼打造城市精彩中轴线,把大运河规划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编制了以《沧州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为骨架,以园博园、南川楼片区改造提升、非遗展示中心、大化工业遗存改造提升等系列专项规划和工程设计为补充的中心城区整体规划。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对沿线176处文化遗产和375个非遗项目调查摸底,建立保护名录,完成南川楼、朗吟楼风貌复现,建设东光谢家坝水工智慧展示园、捷地分洪设施水工遗产核心展示园,完成青县马厂炮台抢险加固等文物修缮。建立沧县舞狮、木板大鼓等文化传承基地,编撰出版《大运河文萃》《御河》《历代沧州文选萃》等系列丛书,推出《江湖》《大运河上》《一船明月过沧州》等舞台艺术精品。
提升生态环境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空间管控,制定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完成园博园片区、南川楼片区、堤顶路两侧村庄、坟茔的和谐征收搬迁。实施绿化提升,2021年以来,沿线累计种植乔灌木30余万棵。开展运河综合治理,完成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运河沿岸“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大运河核心监控区376个村全部实现生活污水管控。开展全域航道测绘,实施引水补水,2021年引黄引江水1.8亿立方米,实现了运河全线有水。2022年引水于3月25日启动,多渠道实施生态、农业补水。
坚持创新发展。以承办省第六届园博会为契机,将园博园与非遗展示中心、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南川楼文化街区、中心城区生态廊道项目同步推进、同步建成,打造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文化展陈体验示范区。实施沿线景区提质扩量行动,加快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5A级景区步伐,2021年建设了吴桥山水田园综合体等总投资51亿元的18个特色文旅项目。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创建,青县张广王村、沧县兴济镇入选2021年省乡村旅游样板村,沧县南堤村入选2021年省重点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文武沧州·杂技醉心之旅”和“又见运河·非遗精华之旅”3条大运河沧州段非遗旅游精品线路,着力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带。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为带动沿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文农旅融合发展。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打造了吴桥优质小麦、青县大司马蔬菜、东光澳牧粮食等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了泊头贡梨、南皮苜蓿等特色产业示范区。结合新型城镇化,推动了青县红木小镇、南皮张之洞文旅小镇、沧县明珠服装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创建了吴桥县古运河畔、青县曹寺镇、南皮县刘八里双庙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有序推进89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着力擦亮运河文化品牌。以大运河为纽带,强化与运河沿线城市合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互访互动、互融互通,沧州大运河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扬州、杭州、淮安等运河沿线城市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成为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常务理事单位和国内副主席单位,成功举办了“北方最美运河”2021河北省大运河学术论坛。邀请各类媒体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开展了“运河今朝媒体行”等集中宣传活动。组织了大运河国际马术赛、马拉松热身赛、大运河武术展演、“时代—生活—运河”美术展、大运河摄影展等一系列主题文体活动,让运河文化走入狮城百姓心中。(戴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