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蒋璟璟
今年的电影“新春档”,多部口碑佳作轮番上映,各家影院人气爆棚,但上海82岁的陆老伯却遭遇了“极度崩溃”的“观影之旅”。于是,他向记者反映,当自己前往浦东新区浦建路富荟广场的明星时代影城,想看场电影时,竟发现线下无法购买电影票,这让一直使用“老年机”的他只能悻悻而归。随后的几天里,陆老伯又辗转多家影院,竟是如出一辙,临末了就是看不到心心念念的“大片”。(新民晚报)
电影院居然没有线下现场购票渠道,很多人大呼意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问题原本就不是个问题。现实中,他们已经习惯了“线上购票”,潜意识里则是默认“应该能线下购票吧”。也许,恰恰是在大众长久的忽略之后,电影院“可以买票观影”这一约定俗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悄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不少老年人不知所措。
有记者现场探访实测,走进一家影城,里里外外寻了个遍,确实没有“售票处”的踪影,现场只放置着几台自助取票机,必须通过扫码取票。帮忙询问工作人员“哪里有线下买票”,对方表示:影院确实没有线下购票服务……事实上,近年来院线非但是缩减了人工售票窗口,在“机器自助核验”普及之后,就连检票环节的人手配置,也在大幅收缩。
在技术与渠道对消费者长时间的训练之后,一种新的电影消费方式,已渐趋成熟。线上购票、自助取票、“无感”检票,这是供需双方新的默契,也是多数人所定义的新的“游戏规则”。然而由此衍生的一个意外结果就是,部分老年人因为不适应而深感不便。甚至于,还出现了因为找不到线下人工购票渠道而只能“望影兴叹”的憾事。
的确,老年人在电影消费群体中占比并不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线上购票的老年人占比更低。于经营者而言,为了这部分数量有限的消费者而专门保留现场人工售票窗口,看起来是不合算的。但需要说明的是,适老化服务,很多时候不能只算经济账,而要从社会责任以及公共道德义务的层面去审慎安排。随着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各种适老化的软硬件改造,来更好适应老年人群差异化的电影消费需求,这对于院线来说,同样是一个可以挖潜、可以创造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