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从春耕到秋收,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广袤的土地上,海南州农牧和科技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许建业的身影随处可见。身着老旧的防晒服,迎着风雪、脚踏泥土,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扎根基层36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边当农民,边搞科研”的初心和担当。

“蚕豆苗情怎么样,小麦长势怎么样?”这是许建业每天都要询问的话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老百姓走上科技兴农的致富路,他也成了老百姓挂在嘴边的贴心人。

1987年,许建业从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初见许建业时,他正忙着收拾背包,准备下乡。他皮肤黝黑、手上布满老茧,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很多。其实,他曾有多次坐办公室的机会,但他选择了离土地最近的岗位,并且一干就是36年。

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许建业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示范、推广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难题,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为农民群众解答农业技术疑问,累计培训农民超5000人次。

说起农业,许建业便滔滔不绝,他说,海南州是农牧交错区,共和县、贵南县每年种植青稞上万亩。他花了15年时间专门做青稞提纯推广工作,覆盖率达到80%。

同时,他积极参与海南州农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建设,通过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累计引进、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40多个,建设各类农作物良种基地近6667公顷,生产农作物良种超1500万公斤,完成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500万公斤。

为增加广大青稞种植户收入,许建业大力推广“柴青1号”“昆仑14号”“昆仑15号”青稞新品种和青稞田综合高效除草技术,使海南州青稞产区的青稞亩产量增长100公斤至150公斤,青稞产量迈上新台阶,并研究探索出“青稞+蚕豆”轮作种植模式,为减肥增效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开创海南州“青稞+蚕豆”大面积轮作种植模式的先河。

经过多年努力,许建业成功申报“塘河青稞”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每年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667公顷以上,现已成为我省最大的青稞良种生产基地,为海南州青稞产业品牌和当地农牧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许建业还积极与青海蚕豆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和国家蚕豆育种体系相关人员紧密协作,参与完成“基于生态型多元化蚕豆产业发展模式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和“蚕豆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他先后引进适宜高原地区不同海拔生态区域的蚕豆新品种6个,填补高海拔地区不能种植蚕豆的空白,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蚕豆田高效药剂除草技术模式,通过积极探索推广蚕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破解制约海南州蚕豆产业规模化发展难题,在蚕豆高效种植方面实现突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许建业在农业技术推广的道路上甘当头雁,继续播种希望、带来生机、蹚出富路,越走越执着。36年间,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青海省劳动模范、青海省粮油高产丰收竞赛先进个人、青海省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品种“青薯3号”选育与推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青稞新品种“柴青1号”选育与示范推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奖项和荣誉60多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