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2米,这是人类在超千米深海原位引燃可燃冰创下的新纪录。
也是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的深度。
用于点燃“源火”的“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的高效能源,未来想象空间巨大。但要在水压达15兆帕的深海直接点燃,难度可想而知。
【资料图】
为了在海底取出这抹幽微的星火,大湾区科学家们光是攻关,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如此舍近求远,难道只是为了成功点火的一刹那?在整个“源火”采集过程中,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海马”号潜入深海,采集足量“可燃冰”进行降压分解,成功产生甲烷气体,科考船甲板面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天海联动,“源火”顺利引燃。
引天之光,燃海之火。这是独属于大湾区人的浪漫。背后更有大湾区协力点燃新质生产力之火的托举:有我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深海装备“海马”号精准稳定采集;有作为任务母船的科考船为“海马”号提供稳定平台;有甲板面光伏发电装置稳定将电能传至千米深海驱动设备引燃,才有了这场不可思议的“燃冰成炬”。
无论是先进海工装备设计,深海探测还是清洁能源开发,大湾区借着这簇火焰,把一个“海上新广东”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切都不言而喻。
金色火焰升腾之际,大湾区对深海的探索还远没有停止。
火种背后,承载更多远洋探索梦想,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正整装待发。而不远处,推动可燃冰绿色开发与深海探测技术发展的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正拔地而起。
从太平洋深处捧出的“勇气之火”,将会见证更多竞技场上的奇迹,更会去点燃越来越多的深海传奇。
(总台记者 郭翔宇 林丽丽 戴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