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大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里,面对空荡荡的座位席,一名身穿志愿服的女孩面带微笑,独自一人练习着手势舞,尽管此时没有观众,但她仍力求每个动作、手势都干净利落。
这是11月1日十五运会开幕式彩排现场的一幕。而这一幕,恰被一名前来观看彩排的观众用手机记录下来,并被剪辑成短片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视频发布后,这位“小海豚”志愿者的专注、认真温暖了网友。
她,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大二学生王子玟,是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2950名粤港澳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开幕式结束那天的深夜,她如此记录:“这是一封写了很久很久的信,今天写到了尾声。”此刻,展开这封“小海豚”的长长书信,听听她与十五运会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王子玟
从选拔到上岗
一场持续11个月的“马拉松”
“我有个日程本,习惯在日历中标注出每天做了什么。2025年1月8日是关于十五运会的第一次记录,那天是选拔的日期。”
王子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志愿者全运会日程表,所有和全运会相关的信息都被天蓝色记号笔着重圈出。志愿者选拔要经历层层筛选,从笔试、面试到心理测试、培训测试,关关不能马虎,最终她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开幕式内场中的一名“小海豚”。
王子玟的日程本。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一场“长跑”。志愿者的培训过程贯穿全年,上半年的培训集中于赛事常识、场馆设置、项目设置、团队协作培训、医疗学习等理论知识充电。下半年临近开幕式,则要去到奥体中心进行多次彩排演练。
从10月开始,每天6点多,天还蒙蒙亮,她和华农的200余名志愿者同学就要起床,7点10分在校门口集合,统一乘车,经黄埔远端安检后,再奔赴奥体中心,开始一整天的志愿服务工作实操演练。晚上回到学校,已将近12点。
“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彩排时很激动兴奋,大家都很期待这么大的盛会,会有哪些节目表演。”王子玟回忆道,开幕式那天,这种期待和激动更浓烈,“那一天是场馆内观众最多的一天,有很多保留节目在当天呈现,无论看过多少次彩排,开幕式依旧是让人印象最深刻且最震撼的。”
和日程本摆在一起的是四个证件,从开幕式志愿者的培训证、骨干培训班证件、演练证件再到开幕式证件,每一张都是她11个月奔波的见证。在正式开幕前共有五次彩排,每次都会发新的演练贴纸,要凭借贴纸和证件才能进入场馆,演练证因反复使用纸张已经泛黄。她开心地拿着证件,回忆起自己走过的每一步。
奇妙的转变
与观众互动 从胆怯到热情十足
王子玟的志愿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在观众来之前在座位上摆放餐包;二是观众到来后,与观众互动并带动氛围。
“红色餐包有一两斤重,每次摆放餐包要花两三个小时,我负责的区域是在三层顶楼,离‘猫洞’(每一个区域进入到场馆内的通道)非常远,我们都是靠人链的方式传上去。”身穿青绿色服装的志愿者排成一排,相互传递红色餐包,将其放置在座位上。王子玟说,餐包的摆放也有讲究,不下雨的时候要正着放,下雨时要整齐地把每一个开口部分卷进去,避免它被淋湿。
受访者供图
每天,志愿者们会集中在一起练习三至四次手势舞——这是志愿者和观众暖场互动的一种方式。开幕式节目呈现的同时,需要志愿者投入其中,“小海豚”要转身向各自负责区域的观众进行手势舞展示,引导带动现场氛围。
在11月1日的全运会开幕式彩排中,一位观众用镜头记录下一名女孩在专注练习手势舞的身影,视频在社交平台发出后,王子玟的朋友先看到了转发给她,她才知道这场悄无声息的“记录”。 “从最开始对着座位练习有点尴尬,到后来面对观众能自然互动,是个奇妙的转变。可能有的时候会觉得没有人看见你的付出,但实际上你的这些行为别人都看在眼里,这也给我一个启示,生活中做事情一定要勤奋踏实,全身心去投入。”
受访者供图
11月9日开幕式当天,当开幕式主题曲《天海一心》响起时,全场志愿者和观众一同点亮手机,点点灯光汇成了一片“星星海”。“那一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融入了这片光海,特别震撼,眼泪都快掉下来。”
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志愿者一起展示手势舞。(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摄)
一封写了很久很久的信
“值得”二字,是所有付出的答案
当被问及如何总结这段经历时,王子玟毫不犹豫地说出两个字:“值得“。
尽管这一路走来有疲惫、有踌躇,但是她从未放弃,这群“高能量"的05后们,仿佛有使不完的“牛劲”,他们的热情和奉献,他们的乐观和积极,正是青春的力量。
所有的疲惫与委屈,都在最后的欢送仪式中被治愈。开幕式结束,志愿者们排成人墙,在观众离场的“猫洞”挥别。“很多观众对我们说‘谢谢,辛苦了’。”王子玟回忆,“那时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有了最好的回报。”素不相识的“小海豚”们,因为身着同一套服装,在散场时会自然地互道“拜拜”,这种纯粹的归属感,让她倍感温暖。
彩排现场的王子玟,充满青春与活力。(受访者供图)
从1月的冬末到11月的秋日,从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门到奥体中心的场馆,对于大学生王子玟来说,这是一段长达11个月、贯穿整个2025年的独特旅程。开幕式结束那天的零点,她在朋友圈发文,将2025年这段特殊的经历,比喻成“写了一封很久很久的信”。
她说,这封信,不光“写”给未来的自己,也“写”给广大青年朋友。
王子玟朋友圈
策划:毕征
统筹:申卉
文、图/陈湫林、龙成柳(署名除外)
视频拍摄/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栾晓森、陈湫林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栾晓森
部分视频素材源自广州青年、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