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彩塑代表性传承人张忠强——
【资料图】
古法新作 韵味悠长(工匠绝活)
本报记者 施 芳
【绝活看点】
制泥、打坯、修坯、洗坯、上底色、彩绘……兔儿爷制作工艺复杂,尤以开脸最为关键。从业20多年,张忠强制作了上万个兔儿爷,姿态各异、生动传神。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融为一体,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多地展出,深受人们喜爱。
“20个名额,没想到吸引了200多人报名。一上午上了3节课,有90多人体验了兔儿爷制作工艺。”在位于北京杨梅竹斜街的兔儿爷店里见到张忠强(见图,本报记者施芳摄)时,他刚刚从首都图书馆讲课回来。
小店不到10平方米,红砖垒砌的台子上摆放着姿态各异的兔儿爷:有眯眼微笑的,有双眼圆睁的,有垂目含笑的,还有皱着眉头的……最大的兔儿爷有70多厘米高,最小的只有拇指大小。
兔儿爷制作工艺复杂,单是原料就很讲究。将生土放在室外晾晒一年,历经风吹日晒、雨淋冰冻,去除泥土的胶性,然后放在大缸里用水浸泡,再一遍遍过滤。“要将泥里的颗粒和植物的根系过滤掉,只保留最细腻、黏性最强的部分。”张忠强边示范边讲解,随后在泥中加入棉花,反复摔打,直至棉花在泥中均匀分布,泥土不粘手为止。
制泥完成后,还需要打坯、修坯、洗坯、上底色……在张忠强手中,一团团灰色的泥土慢慢有了兔儿爷的模样。“打坯后得自然阴干,不能在太阳下曝晒,否则容易开裂。洗坯之后上底色,要均匀涂抹四遍白色颜料。”张忠强说,“兔儿爷虽然是模子刻出来的,但因为手法、力度各不相同,所以每一个都不一样。”
“三分坯,七分绘”,彩绘是制作兔儿爷的关键步骤,其中最难的是开脸。“眉眼不一样,神韵就不一样。”张忠强说,“好的兔儿爷是有生命力的,它的眼睛会说话。”从桌上摆放的20多支毛笔中,张忠强挑出一支衣纹笔,轻轻蘸了一些黑色颜料,按照从内到外、先左后右的顺序,只不过三五笔,一双笑意盈盈的眼睛就完成了。再倒手画上火焰眉,用红色颜料勾勒出三瓣嘴,用涂着胭脂粉的海绵在脸蛋和额头上轻扑几下。搭配浅粉色的坎巾、红底福字的官补、天青色的海水江崖,插上令旗、长耳朵,一个俊秀中饱含威武、端庄中透着稚气的兔儿爷就出现在面前。
兔儿爷的形象深入人心,已经融进了老北京人的生活。张忠强曾经去海外开展文化交流,一位80多岁的老人和他104岁的姐姐看到兔儿爷后激动得流下了泪水,“看到兔儿爷,就想起童年的岁月!”
张忠强自幼生长在琉璃厂一带的延寿街,他对兔儿爷的喜爱,源自在胡同里玩泥巴的经历。“那时到处找砂土,看见什么就捏什么。”高中毕业后,张忠强在一家工厂做毛笔,业余时间在宾馆门前销售自己捏的京剧脸谱、十二生肖、小泥人等,很受游客欢迎。2015年,他被北京彩塑第四代传承人双彦收为弟子,开始系统地学习兔儿爷的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张忠强说。他先后设计制作180多款兔儿爷,传统的“山子”兔儿爷搭上萝卜白菜南瓜寓意“萝卜白菜保平安”,给王致和品牌制作吉祥物兔儿爷“王小和”。眼下,他正在创作与二十四节气、北京20座城门相结合的系列作品,“立春”“立夏”“立秋”“立冬”4款兔儿爷已经上市。
入行20多年,张忠强制作了上万个兔儿爷,作品先后在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但他最大的心愿是开一家北京兔儿爷博物馆。“希望更多的人通过兔儿爷了解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张忠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