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00元及以上的白酒市场形成了“浓香主导,酱香有量,清香偏弱”的基本格局。多种香型相互挤压,此消彼长,白酒竞争进入更加残酷的缩量竞争时代······
一直以来,成都是中国酒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白酒消费的桥头堡,其地位意义不言而喻。在成都,300元以上价位的白酒早已是名酒的天下。在名酒下沉、消费结构提升、行业加速分化的趋势之下,本文从局部市场中的名酒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地方酒突破次高端市场提供建议方向。
多元化竞争、多香型混战
(资料图片)
共生共存或成常态
在成都酒类市场上,白酒、葡萄酒、啤酒、果酒、保健酒等纷纷在此重点布局,俨然成了众矢之的,多品类、多香型、多品牌相互交织,各有天地。成都酒类市场多元化竞争加剧,或在未来改写成都酒类市场版图。
成都名酒扎堆,聚集效应凸显。在拥有“六朵金花”之美誉的四川,又是在省会级城市,浓香型白酒无疑是酒类市场的“重头戏”。从流通端的产品见面率和动销率两个维度上看,千元档位产品以五粮液普五、国窖1573等最为常见;500元至800元档位的产品以国窖低度、水井坊新井台、洋河M6+等为代表;300元至500元档位产品较为集中,以剑南春水晶剑、泸州老窖特曲60版、舍得品味、水井坊臻酿8号等较为常见。同时,名酒的动销处在强劲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在茅台的引领带动下,以习酒及国台、恒昌烧坊、丹泉等为代表的酱酒品牌在C端、渠道双向发力,推力明显增强。同时,很多外来知名及其他酱酒品牌以形象店、体验馆、品鉴中心等形式入驻成都,积极争抢高端消费者资源。从这一点上看,浓香酒阵营的市场份额正在被酱酒等品牌阵营逐步稀释。
笔者调研发现,成都300元及以上的白酒市场形成了“浓香主导,酱香有量,清香偏弱”的基本格局。以五粮液等为代表的浓香产品占主导优势,酱香继茅台后尘顺势上扬,清香借汾酒复苏跟随前进。多种香型相互挤压,此消彼长,白酒进入更加残酷的缩量竞争时代。
渠道竞争“白热化”
利润型品牌产品受青睐
“名酒虽是硬通货,但价格太透明了”“春节以来市场不太好,库存也大,价格有倒挂”······可以看出,一些流通终端老板表露出了对名酒市场的担忧。
成都名酒市场消费体量庞大,流通业态丰富,部分终端、酒商对名酒利润的追逐强烈,出现了局部价格冲突,加上出现价格短期的“跳水”现象,造成渠道利润空间更加稀薄,终端销售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在小微型酒商、终端商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笔者发现,近年来,渠道资源加速分化,“强者恒强”现象变得愈发明显。尤其在经济环境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加之互联网的冲击,新渠道、新模式不断涌现,市场倒逼很多酒商、终端不得不寻找适合线下经营的利润替代型或补充型品牌产品,来维持生存或发展的需要。
通过市场走访我们发现,部分终端、酒商都有自己主推的利润型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以酱酒居多,有二三线的知名酱酒品牌,也有一线品牌的定制产品。这些产品除了零售,主要以圈层形式进行销售。从这个角度,或许不难解释成都市场酱酒氛围只增不减,市场份额快速上涨的原因。
名酒迭代抢占场景加速
市场空间呈压缩态势
随着消费主体由政务向商务和大众消费的切换,名酒加速布局推进产品的迭代升级,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场景需求。
以泸州老窖特曲60版为例,其定位就是次高端市场,以走怀旧复古路线为主,唤醒了不少消费者对20世纪60年代的记忆,有效地与消费者产生强烈共鸣。从当初的小众产品快速成长为战略级大单品,销售规模已超20亿元,成为泸州老窖新的增长极。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商务宴请场景的需求,而后推出的红60版,增添了喜庆色彩,主要满足消费者对宴席场景的需求。
水井坊凭借其品牌、品质优势,推出了新品牌天号陈,对下进行了价格带延伸,“降维打击”意图明显。其重点瞄准大众宴请和聚饮场景,争抢大众白酒市场份额,以触达更多的消费者,不断拓宽品牌市场空间。
在品牌集中化、行业加速分化的今天,名酒在产品层面的动作不断,会进一步压缩地方酒的生存空间,这也必定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消费观念升级
营销生态体系加速构建
在消费者主权觉醒年代,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其自主性影响越来越强。尤其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新消费主义”的兴起,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的个性化需求相对较高,“健康时尚、低度微醺”已然成为追求方向。显然,消费者的变化对酒企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成都市场次高端白酒饮用群体主要集中在30岁~60岁。该年龄段群体对白酒的自主选择性很大,品牌意识强,忠诚度也较高;这从流通端就能得到表现,300元+及以上价位段的名酒自点率高,消费者有各自的品牌偏好,终端的推荐优势发挥十分有限。而在18岁~30岁年龄段的新生代群体,表现出包容性强、尝鲜感强、个性张扬、追求时尚的特点,对白酒忠诚度低。部分年轻群体在非正式场合更愿意尝试新酒饮,这从果酒、啤酒等品类的业绩持续增长中就可以窥探一二。但是每逢重要节日节点,年轻群体在走亲访友送礼等重要场景时,名酒还是第一选择对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观念也正在升级。“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生态体系正在建立,而且被众多酒企所推崇,推动着行业加速变革。以前名酒大多以强大的品牌力来驱动市场,而近些年来发现,名酒也正在形成集历史文化、工艺配方、产区产能、价位渠道及场景功能等为一体的多维竞争矩阵。
例如,从近日宜宾五粮浓香系列酒有限公司更名事件就可以看出,名酒已经非常重视在品牌、品质、产区等维度的优势组合效应。虽然是简单的更名动作,但对地域拓展、品牌推广、消费者认知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其背后更是战略层面的考量。
不难理解,名酒以其强大的品牌基因,加速品质升级,突出价值稀缺,细化场景需求,下沉价格渠道,这也是在消费心理及行为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做出的必然选择。
从上述的市场表现及分析来看,未来地方酒可以说是挑战大于机遇,并且存在很大的生存危机。但是,“所有定数里皆有变数”,地方酒如果不在次高端上有所突破,那结果注定是“人地皆失”!事实证明,大多数地方酒在次高端上力不从心,这在中小酒企表现得更为突出。
为此,我们通过研究行业的发展变化,结合团队实战服务的项目,以A公司为例,探索开发出一套生态链系统——城市酒庄(会馆),以帮助、支持中小酒企在次高端市场上突破。
一个中心:即以消费者为中心。一切营销的本源都是从人开始的,中小酒企应该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将“人”的属性前置。这是构建城市酒庄生态系统的“血液”;
一套模式:即城市酒庄模式。该模式是以高端白酒消费人群为源点,以城市酒庄(会馆)为场景,以“会馆——联盟体”为模型的市场运营体系。这是构建城市酒庄模式生态系统的“心脏”和“中枢神经”。当然,这区别于现今的体验馆、品鉴馆模式;
一座酒庄:即城市酒庄实体。城市酒庄分别作为酒企品牌文化输出空间、产品品质体验场景、客户价值服务内容、垂直分销体系平台、核心店联盟体中心的重要载体。这是构建城市酒庄生态系统的“骨骼”和“躯体”;
一套班子:即城市酒庄的投资股东、运营、合伙人、渠道商团队,这是构建城市酒庄生态系统的“大脑”和“双腿”。在整个生态链中,关键要形成各权益人的利益捆绑和关联通畅,让具备价值趋同、优势资源的人士参与,最大程度实现各权益人的人生、事业“双丰收”;
多支产品:即形成城市酒庄的产品矩阵体系。这是构建城市酒庄生态系统的“双臂”。产品体系需能满足客户及团队两个层面的多维度需求,各产品之间又要具有一致性、协同性、互补性,以共同打造最大化的价值高地。
只有把握住今天的机遇,才能掌控未来的生存。很多地方酒企都明白,现在不做次高端,未来将无事可做,但大多是无从下手被搁置,或步履维艰中途夭折。我们根据次高端市场运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盲点以及项目实践,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实战,希望能给中小酒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刘圣松系谏策战略咨询总经理,胡敏系谏策战略咨询项目经理)
编辑:闫秀梅
华夏酒报视频号更新啦
Ps:关注“华夏酒报”视频号,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凡注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的所有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投稿邮箱:HXJB1989@163.com
咨询客服:HXJB198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