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4月20日电 题:近悦远来 留“宿”不“迁”:喜见人才苏北“飞”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陈圣炜
作为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位于苏北的宿迁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角逐中并不显眼,“留不住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记者近日调研发现,得益于不断改善的工作环境和人才政策,越来越多的人才“飞”向苏北。
“过去我们请进来,今天我们走出去。”日前,宿迁启动人才“深耕行动”,成立5个招才引智工作局,面向全国20个重点城市70所重点院校,全方位开展项目招引、人才引进、产学研对接。
“宿迁对人才的渴求更加迫切。”吴广磊2021年辞去北京的稳定工作,在宿迁注册了江苏百正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从营业执照办理、厂房建设到设备采购、用工招聘等,宿迁政府部门提供了高效贴心的服务。
“围墙外的事政府包办,围墙内的事政府帮办。”创业两年来,吴广磊对宿迁提供的全方位帮扶印象深刻,一次外地出差期间,台风登陆宿迁,公司刚刚购买的精密设备面临泡水风险。没想到赶到工厂时,街道工作人员已经在厂区门口堆起了防洪沙袋,这让吴广磊坚定了扎根宿迁的决心。
短短两年,百正数控成长为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多主轴数控机床制造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航空、军工等领域,去年产值达3600万元。
宿迁不仅大力招揽高层次人才和怀揣梦想的创客,也珍视在基层闯出名堂的“田秀才”“土专家”。
“没有高学历,光靠种盆景也能评上高级职称,搁以前哪敢想!”49岁的方武感叹道,对于长期坚守农村一线的工作者,这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方武是宿迁花木之乡沭阳人,自幼跟着爷爷学习制作花木盆景,凭借出色的手艺和创意,多次在国内盆景展和制作比赛中获奖。三年前,他被评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在宿迁,像方武这样的乡土人才还有很多。近年来宿迁积极实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树立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评价导向。截至目前,已有1458名乡土人才获评各级职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宿迁以改革起家、以创新闻名,在人才认定、培养和使用方面也要勇于打破藩篱,破立并举,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活力。”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飞说。
在青年创客集聚的宿迁京东筑梦小镇,记者看到,方圆2公里内的黄金地段,小学、人才公寓、大剧院、商业综合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人才购房券、生活补贴等福利可线上一次性领取;旅游景点门票优惠、城区电影院购票五折、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宿迁对人才的渴求见诸细节。
截至目前,宿迁在外务工人员数量从最高峰的110万人降至60万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首次突破70万人,“打工经济”正向“创业经济”转型。2022年宿迁GDP达4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