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昌 通讯员 蔡强富

11月9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发射倒计时。

在文昌发射场的测发大厅现场,文昌发射场通信系统调度技师谭凯强正屏气凝神坐在“01”号调度单机背后,时刻关注着“01”的状态及口令传递。11月11日,大象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位发射任务中的调度守护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谭凯强在测试发射大厅测试单机状态 受访者供图)

老谭和他的“顺风耳”

“01”号调度单机是发射场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单机,负责指挥调度整个系统,而遍布发射场的调度系统则是发射场的“耳朵”。为了确保发射场能够“耳听八方”,谭凯强和他的同事们主要任务就是对设备进行检修测试。

“你听我声音怎样?”“我听你声音好,你听我声音怎样……”凌晨的测发大厅里,频频响起老谭带领保障小组调度试音的口令。为了确保所有设备能正常运行,每个关键节点,他都会提前进入实战状态,带领小组人员提前上班、提前试音,确保每一台单机都以最佳状态准确地传达每一个口令。

“老谭,有个调度单机能发话不能收话,我解决不了,快来救场!”10月31日凌晨1点,问天试验舱任务液氢加注现场,时任调度岗位负责人的谭凯强放下求助电话,立马奔向现场。

他戴上耳机,皱着眉,拨弄着耳机线缆。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就已经准确判断出故障部位和原因,并迅速处理。设备正常后,前端工作人员好奇地问:“谭技师,你怎么就知道故障在哪里啊?”谭凯强憨笑着说:“你跟着我干两年你也会了!”

(检查防爆调度单机状态 受访者供图)

熟练的背后,是谭凯强日积月累的学习和付出,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排故方法。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调度系统排故的“顺风耳。”

让人“有安全感”的航天人

2013年6月,河南许昌小伙谭凯强从学校毕业,一腔热血投身航天,来到了椰林深处的文昌发射场。

当时,场区仅有的几栋主体建筑正在建设中,通信系统弱电项目正如火如荼的进行,超五类网线、六类网线、网络测试仪……一堆专业名词扑面而来,谭凯强有些着急了,负责人周清林拍拍他的肩膀说:“老谭,慢慢来,总会跟上的。”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谭凯强激动极了,他终于明白这片椰林发射场的意义,也坚定了矢志航天的决心。从此,测线、拉线、上架、设备安装、调试……每一项任务,他都会一丝不苟的完成。

调度单机上,发话按钮和通播按钮因邻近容易引起误操作,导致某个群突发进入异常状态。多年来,为防止岗位人员误操作带来影响,机房岗位操作手需要每隔10分钟将所有的群组轮询一遍,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恢复群组状态,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保障模式。

(检查设计的防触碰按键保护套状态 受访者供图)

然而,谭凯强却不这样想,他认为降低设备的误操作率才是更好的保障方法。于是,利用工作间隙,他查阅资料、产品手册,调研其他单位经验做法,询问厂家技术人员,最终找到一款适合的防触碰按钮保护套。保护套安装完成后,得到了各岗位人员及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完成了调度单机的改进工作,解决了调度单机保障上多年的一个难题。

最近,谭凯强又带领着同事积极研究使用“普通单机+耳麦延长线”代替头戴的方案,解决困扰调度专业多年的另一个难题。对于这个“个小心细”的航天人,同事们给予了最中肯的评价:“不管干什么活,谭凯强都很靠谱,好像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很有安全感。”

始终做到“不放过一个隐患”

如今,工作10年的谭凯强早已从“航天小白”成长为行业尖兵,参加并圆满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全部飞行任务。

(弱电施工时的工作图 受访者供图)

梦天实验舱任务发射当天,保障人员发现发射塔架西南角避雷塔扩声号角故障。塔架共有四个号角,一个号角故障对任务无影响,但精益求精的谭凯强却迅速组织起岗位人员,穿戴上安全护具,携带上备用号角,通过准确定位,用短短3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

天舟五号任务安装发射区防爆调度时,谭凯强在进行安装后指标测试及状态确认时,发现有一个防爆电源插头尾部线缆出现松动。有人提议:“回转平台这么多层,得排查到啥时候,今天太晚了,不如明天再来”,但谭凯强却迅速集合人员回到平台表面,并下达再次逐个排查电源插头命令。

“只要涉及发射任务,涉及安全,一颗螺丝钉也是大事,今日事今日毕”,在谭凯强的带领下,全体人员按要求逐层进行了检查,直至入夜,所有问题插头终于全部整改完成。

(谭凯强带领人员进行应急故障处理 受访者供图)

“不放过一个故障,不放过一个隐患”是谭凯强的口头禅。近十年的时间,谭凯强先后发现并解决了百余次设备故障,为航天发射任务作出了突出贡献。“较真,只为确保发射场能够‘耳听八方’!”就这样,他始终坚持着较真的态度,秉持着海南发射场通信系统“迅速、准确、不间断”的目标,用自己点点滴滴的坚持践行着心中的航天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