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齐国霞/文视频


(资料图)

30年前送人过河一毛两毛,现在过河费用也就一元两元。如果实在没钱也会让人坐船。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武湾渡口,承载着摆渡人贺金旗36年无悔的坚守。

坚守渡口 风雨无阻

11月12日上午9时许,在武湾村西头的沙河渡口,随着一阵马达轰鸣,两辆摩托车从远处驶来。两个身穿绿色棉大衣的人从摩托车上下来,准备坐船到对岸。小码头的船上,留有摆渡人贺金旗的电话号码。接到电话后,贺金旗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骑电动车赶到了渡口。

两名过河人要到对岸西华县址坊镇办事,绕路走沙河桥太远,从渡口坐船过河可以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收起船锚、发动机器、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后,贺金旗熟练地扶着船舵,驾驶渡船缓缓驶向对岸。不到5分钟,渡船就稳稳靠了岸。贺金旗固定好船,又帮助过河人下船。

贺金旗今年53岁,中等身材,肤色黝黑,眼神里透露着坚毅。他告诉记者,这个渡口年代久远,他父亲之前是沙河船工,后来年纪大了就在此摆渡。17岁那年,贺金旗从父亲手中接过船篙,开始了摆渡生涯。从此,无论风霜雨雪,贺金旗起早贪黑接送了数不清的人过河。

贺金旗待人热情,无论谁要坐船,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尽快将人送到河对岸。有一次,坐船人说:“你等20分钟左右,我过去看看亲戚说句话就回来。”贺金旗为了这句话,等了两个小时,错过了午饭。原来,这名坐船人被亲戚留下吃饭,忘了通知贺金旗。

一水连两岸。贺金旗说,两岸有亲戚关系的乡亲多,走亲访友来往频繁。由于附近十多公里没有桥,坐船过河办事是最方便的。

有一次深夜1点左右,附近一名村民来到贺金旗家,求贺金旗送他过河看一位得急病的亲戚。贺金旗二话没说,穿上衣服,打起手电筒上了船,很快把这名村民送过了河。像这样的紧急情况,贺金旗经常会遇到,但他从无怨言。他说:“我很理解办急事的人,谁都会遇到难处,能帮就一定帮。”

摆渡清苦 方便他人

36年来,贺金旗的渡船从木船换成了铁皮船,再换成如今的机动船,手中的船篙也变成了船舵。再后来,贺金旗经过安全培训考试上岗,拥有了海员证和驾驶证。交通部门重新修了渡口上下河岸的道路,群众出行更方便了。

贺金旗说,30年前过河的费用也就一毛两毛,现在过河费用是一元两元,如果实在没钱也会让人坐船。这么多年来,许多时候即使只有一个人坐船,他也会立刻开船,从不加价。如今几乎家家有汽车、电动车,坐船的人越来越少,有时一天也就几个人,除去油钱等,摆渡基本上不挣钱,远不如出去打工。

“在河边生活,开船摆渡,方便他人,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从来没想过靠摆渡挣钱。”贺金旗感慨地说,“我刚当摆渡人的时候,过河的人很多,特别是逢年过节,等待过河的人能排很长的队。那时,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一定要把乡亲安全送到对岸。即使现在很少有人坐船,但只要站在船上,看看缓缓流淌的河水、两岸美丽的景色,我的心情也会很舒畅。”

遇到危难 出手相救

36年来,每天守在渡口,贺金旗默默地做了许多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他从不张扬,更不会索取报酬。

2015年“五一”假期的一天中午,在渡口等待过河人时,贺金旗看到对岸有几名七八岁的孩子在戏水。过了一会儿,他看到一个孩子在水中扑腾着,另外几个孩子大喊“救命”。贺金旗意识到孩子溺水了,立刻驾船驶向对岸,跳入水中,游过去把孩子拉上岸。孩子们大叫“水里还有一个”,贺金旗又潜入水中,救起另一个孩子。所幸救援及时,两个溺水的孩子转危为安。

溺水的孩子回家后,没敢把此事告诉父母,直到晚上被噩梦惊醒才向家人吐露了实情。两个孩子的父母随后来到渡口,流着眼泪感谢贺金旗的救命之恩。

“经常守在渡口,见过太多的悲欢离合,也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那都不算啥,只要大家平安幸福就好。”贺金旗笑着摆摆手说。

摆渡36个春秋,贺金旗也见证了沙河生态变得越来越美好。如今的沙河两岸,生机勃勃的绿色填满视野,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鸟儿的鸣叫随着风声传来,清澈的河水温柔远去。看着这美丽的家乡,贺金旗对记者说,只要渡口存在一天,只要自己还有力气,就会继续坚守在这里为大家服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