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时间视频报道,今年11月7日,安徽合肥的宋先生蹲马桶上厕所,却踩碎合租房马桶,幸好没有受伤。宋先生刚搬到合租房不久,为了干净一直蹲着上厕所。这一次,他刚把一条腿放上去,马桶就倾斜倒塌,碎了一地。目前,他赔付的新马桶已经安装好,他还买了一次性马桶垫,以后再也不敢蹲在马桶上如厕了。
宋先生的事被报道后,“别再踩公厕马桶圈了”的话题登上热搜。九派新闻检索发现,像宋先生这样“踩马桶圈”的案例不在少数,均造成重大人身伤害。
(相关资料图)
一男子踩碎合租房马桶 图/时间视频
【1】杭州一女子穿高跟鞋站马桶圈,不慎跌落摔伤下体
2022年1月12日, 澎湃新闻报道称,杭州30岁的万女士(化名)因嫌公共厕所的马桶脏,怕传染疾病,穿着7厘米的高跟鞋站上马桶圈,不料脚一滑,摔伤进了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牛诤查体时发现,万女士外阴部青紫、肿大。
经询问,万女士讲述了自己的受伤经过。她说,之所以“冒着危险”上厕所,是觉得公用马桶不卫生,怕传染疾病,尤其是性病。
像这样从马桶圈上跌落,导致外阴受伤的患者,牛诤医生并非第一次遇见。她表示,之前有位患者因血肿太大且外阴有活动性出血,还进行了缝合。
牛诤告诉记者,上厕所几乎不会染上性病,蹲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干净。
“通过马桶传播性病起码满足两个条件:前一个用过马桶的人有性病且留下大量新鲜的体液,下一个使用的人有伤口或生殖器直接接触病原体,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此外,蹲厕直冲式冲水,水滴飞溅范围更广,细菌数远高于马桶;而马桶一般采用虹吸式冲水,飞溅情况会好很多。
牛诤介绍,排便时释放的细菌主要是肠道细菌,主要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皮肤接触一般不会传染,因此“与穿着高跟鞋站马桶圈相比,上厕所时戴个口罩,冲马桶时盖上盖子,是更安全的选择。”
合肥宋先生的事情发生后,不少医生在网上评论,上厕所几乎不可能染上性病,也难以传染细菌。而蹲坑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干净。医生建议,与站马桶圈相比,使用马桶前垫卫生纸,或用消毒液擦拭马桶圈;上厕所时戴口罩,冲马桶时盖盖子,是更安全的选择。
牛诤医生坐诊 图/澎湃新闻
【2】桂林一女子酒后穿高跟鞋如厕,致十级伤残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广西桂林一女子因酒后穿高跟鞋如厕,且身体重心偏移于马桶一侧,致使马桶发生倾倒而受伤。
据民事判决书,2018年7月15日晚上,原告黄某与朋友到被告开设的“花都国际”KTV601包厢唱歌。次日凌晨1时30分许,黄某在使用该包厢卫生间时,不慎从马桶上跌落受伤,导致马桶损坏。
事故发生后,黄某当即被送至桂林市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左侧外阴骑跨伤、右侧外阴骑跨伤、右小腿挫裂伤。
2018年7月26日,黄某自行委托某司法鉴定中心对其因人身损害受伤致残程度进行评定,结果为“十级伤残”。
法院认为,从涉案马桶整体倾倒摔坏情况可以看出,马桶与地面的粘合不够牢固,以致于在使用过程中因黄某身体重心偏移而倾倒,造成黄某受伤。被告存在一定的过错。
但综合案件事实和医院诊断等相关证据,可以证实原告黄某酒后穿高跟鞋如厕,且在使用马桶时身体重心未垂直于马桶中心,而是使身体重心偏移于马桶一侧,致使马桶发生倾倒而受伤,故黄某对事故的发生亦存在一定的过错。
综上,法院认为,原、被告双方均有过错,被告应承担赔偿费用的50%,即39113.68元。
【3】常州一男子蹲马桶致马桶爆裂,割破臀部小动脉血管
据中国江苏网报道,2016年10月4日,常州一男子蹲在抽水马桶上如厕时,马桶突然爆裂,破碎的瓷片割破了他臀部的一处小动脉血管,鲜血直流。万幸,经过抢救,该男子脱离危险。
事后,躺在病床上的马先生回想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今年23岁的马先生是山东来常的务工者,在常州一小区与人合租了一套二居室。当天上午8点多,马先生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踩在马桶边缘上蹲下如厕。
他刚踩上马桶,正准备下蹲的时候,马桶“哗啦”一声爆裂了。猝不及防的马先生跟着摔了下去,躺在了破碎的瓷砖上,顿时他的腰背部、臀部等多处被割伤,鲜血直流。屋内其他人闻声赶来,连忙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
“患者被送进医院抢救大厅时,臀部的伤口还在不断出血,面色发白,手足湿冷,心跳也加快了,血压虽然是正常值,但我们还是考虑他处于休克前期,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四院外科副主任医师周新宇说道。
在急诊手术过程中,周新宇发现马先生的右臀部伤口长约20cm,深达坐骨结节,右侧臀大肌完全离断,其内侧一小动脉破裂,正是由于这个小动脉破裂造成马先生活动性出血。
整个清创缝合手术持续了1小时,缝合了40余针,术中输血300ml。“幸运的是马先生跌倒的时候没有伤及骨头,而他臀部的伤口离肛门也只有1.5cm,如果再偏一点,就有可能伤及肠管”。
周医生提醒,蹲在马桶上如厕并不安全,可以垫卫生纸或用消毒液擦拭马桶后再如厕。如果出现意外、导致活动性出血,除了立即拨打120之外,还要学会利用现场物品,如干净的毛巾、衣服等进行压迫止血,以免出血过多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