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青岛早已吹响“动员令”!
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青岛正聚焦目标任务,找准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抢进度、促生产,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所有环节中,有一个“关键变量”至关重要,这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水平决定着产业链的生命力和成长力,且贯穿产业链的上下游,因而又被称为“创新链”。
(资料图)
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通最后一公里!青岛正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从科技创新的全链条全方位进行加力提速,加快塑造科技自立自强新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的有力保障。
2022年,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蝉联国家创新型城市十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102个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的1/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6600家、7000家左右。
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60%以上的在研科技攻关专项、7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十大新兴产业链上,为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
2023年,青岛将加力提速关键技术攻关与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迫在眉睫的攻关,将围绕7条优势产业链和10条新兴产业链,组织实施多批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打好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今年1月已下达2023年科技计划的第一批项目资金,支持103项关键技术攻关,总额超1.63亿元。
这些项目从先进封装到AI算法,从智能家居到海工装备,从特种机器人到一类新药,全部是面向先进制造业竞争赛道上最为迫切的突破方向。并且大范围采取“揭榜”制,最大程度地调动社会各方智力潜能,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对于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要坚决打通“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硕果计划”。包括建设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争取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450亿元、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累计超过1200项;探索建立“硕果金”项目库,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助力优质制造业创新型项目落地转化等。
2
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必须要突破关键技术,引领行业到达新高度,这离不开高端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加持。
以崂山实验室为例,这是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山东省正在加快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第一个“1”就是崂山实验室。
崂山实验室更是青岛全力推动的高端创新平台。2023年,青岛将建设崂山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大数据、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洋高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助推青岛持续“领跑”国内海洋新兴产业赛道。
另外,青岛还将争创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新建市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深度聚焦重大产业需求,集成发力重点技术方向,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带动更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方面,深入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争取多个产业赛道“领跑”。
如积极争取“国芯万屏”科技示范工程在海信实施,总投资达10.3亿元,在新型显示产业关键技术上率先突破;“虚拟现实”科技示范工程正式立项,争取省财政资金达到1亿元,总投资达6.18亿元。该示范工程将推动青岛建设成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基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科研创新试验基地、产业培育基地和重大成果输出基地。
其他还有,加快建设山东能源研究院和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抢占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制高点;指导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家电产业链更高能级发展等。
3
科技创新的赋能是全方位的,这条“创新链”在与24条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还带领高新企业一路“狂飙”。今年,通过加力提速科技企业培育与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青岛将提升先进制造业的增长持续力。
深入实施“沃土计划”,完善“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构建量质并举、有序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梯队,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300家。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选苗”入库、定制化培育,2022年已遴选近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开拓创新需求,规范研发活动,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争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5%以上。推动头部企业牵头与高校院所组建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共同体,推进6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健康发展。
大力推广“云端研发”模式,聚焦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需求,借助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集聚各类创新要素,解决广大中小企业因视野局限不想创新、因资源薄弱不会创新、因承担风险不敢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助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是用未来之眼审视现在,必须要用前瞻性分析识别技术发展趋势,才能在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是一条荆棘之路,也是一条鲜花大道,青岛正在加力提速,为先进制造业全面赋能。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