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一婷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建筑师,从牙牙学语时的积木搭建开始,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作为青岛标志性建筑的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则是近代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建筑遗存之一,曾被梁思成先生评价为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此次“文博市南”公益研学课堂第十八期走进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推出总督楼七扇门系列研学课程,通过解语青岛老建筑打开第一扇门,带领孩子们认识建筑、了解建筑,希望孩子们通过参与活动,从构思到动手,激发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中,孩子们在完全没有任何启发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吸管拼搭出了各自心目中的“建筑”,既富有创意又兼具实用性,充分反映出孩子们的生活观察力、深度思考以及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图片)

活动采取研学课程、现场观察和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学老师授课内容围绕着“认识和探索人类居住建筑的演变过程、生活中最常见的5种建筑承重结构、生活中多样化的建筑形态”三大部分,从结构的角度,初步认识“建筑”。观察环节,孩子们直接进入到总督楼的复式阁楼、花房、一层酒窖等区域,观察和认识屋顶的构造方式——“桁架”结构,分析花房的建筑结构——钢结构的先进理念和建造工艺,测量建筑各层承重墙的厚度来分析建筑的承重设计。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按照探寻观察和总督楼的测绘图纸,再次用吸管模拟了总督楼屋面的结构搭建,同时,手工制作了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立体建筑模型。

“建筑就是一个又一个思考过程的结果”。本次课程是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七扇门系列研学课程”的首推,本着“学习并应用建筑思维”的设计理念,研发出一整天系统性的课程,达到了“认识建筑、了解历史、提升能力”的研学目的,吸引了大学路小学、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等15名学生参与。孩子们用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空间力去规划、探索最合理的搭建方案,生活中最简单材料的拼搭,并将想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完美呈现出来,不仅能感受到建筑的美好,更是学会将课程的内容融入未来的生活、学习中,用建筑思维创造更多精彩的故事。

“文博市南”系列公益研学课堂由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打造,旨在丰富中小学生课外生活,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养,集聚优势打造“1+6+N”博物馆研学发展体系,为参与者提供优质、多元、系统的“菜单式”服务,打造集课程教学、博物馆参观、互动体验、成果分享、学习评价等于一体的全流程综合研学项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