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动修把公厕打扫得一尘不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公厕虽小,却是城市的一扇文明之窗。近年来,李沧区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公厕建设和管理服务力度,让市民体验到了公厕从“设施简单”到“如厕如家”的巨变,而这巨变的背后,也离不开公厕保洁员们的辛勤付出。这些保洁员当中,有不少环卫工“夫妻档”,在李沧区长治路胜利桥公厕,62岁的刘动修和60岁的罗玉梅就是这样一对保洁员“夫妻档”。

对清洁标准从不打折

“你瞧,这么大块镜子擦得锃亮,地上一尘不染,就知道这间厕所有多干净了,一点味儿都没有,我每次来老两口都不停地在这擦,咱自己家的厕所都不一定有这里干净。”在李沧区青岛胶州湾大桥连接线的一处公厕内,每天到李村河晨练的市民王先生一边洗手,一边不住地称赞公厕干净卫生,而他所说的不停擦洗公厕的“老两口”,就是这间公厕的保洁员刘动修和罗玉梅。

2019年,老两口应聘成了李沧环境卫生有限公司的公厕保洁员,此后的3年时间里,这座78平方米的公厕既是他们的工作地点,也是他们的“家”。“我们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一样,只不过就是俺家厕所比别人家大点。”因为是24小时公厕,为了管护好公厕设施和卫生,平日里,老两口就住在公厕配建的保洁人员休息室,休息室与厕所相连,每天一出门就能到他们的工作岗位。

这间屋只有不到12平方米,却被老两口收拾得干净妥帖。从公厕旁边的小门进去,外面这间屋算是老两口的“生活区”,电锅、烧水壶、微波炉、电暖气等基础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罗玉梅看来,不管住在哪里,都要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天开工前,她不仅要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好,也要把自己和丈夫的早餐准备好,她会变着花样给丈夫准备一日三餐,夫妻两人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记者了解到,由于这间公厕地处青岛胶州湾大桥连接线,车流量多,加上公厕24小时开放,每天平均如厕人数不低于1000。即便公厕被频繁使用,但在清洁标准上老两口从不打折,“四查、三清、二看、一尘不染”是老两口坚持的工作准则,刘师傅和罗阿姨每天严格落实“一客一保洁”和对公厕内外设施每天不少于6次全面消毒的工作要求。

除夕夜轮流陪孩子过年

说起来青岛的缘由,老两口打开了话匣子,“儿子闺女都在李沧工作居住,我们上这来干活,平时看看孩子也方便。”罗玉梅说,他们老家在胶州,以前来看孩子都要大清早出发,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路上,孩子们提议在李沧区租房给他们养老,可两人不同意,“我们俩待不住啊,能干点就想再干点,以前在家种地可比干这个累,现在这活不累,还能省下租房子的钱。平日里想孩子了,我们就打个电话给孩子,孩子下班后就带着外孙和外甥来公厕找我们聚聚,很方便。”罗玉梅笑着说。

3年来,老两口从最开始不会干,到后来干得好、干得细,即便是春节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厕所不能关门,所以除夕夜只能轮流去和孩子们过年,一般都是我先去,我吃点就赶紧回来换她去。”刘动修说,老伴后去孩子家就不用惦记自己没吃饭,“她是当妈的,和孩子们多待会儿。”

3年来,孩子们一直劝老两口别干了,但老两口就是不同意,“在家待着干啥啊,不得劲儿,不如干点活好。”刘动修说,这活干久了就习惯了,时间长了,他们跟附近不少居民、商户成了熟人。在记者采访时,一位热心市民不停地夸赞老两口干活认真,厕所被他们打扫得一尘不染,“你说他们打扫得这么干净,我们上厕所的怎么舍得给弄脏了?”住在附近的李女士说。

“这活不累,就靠勤快”

过去曾有人说,公厕就得闻味儿找,哪条路上有公厕,那味儿隔着几十米就能闻到。如今这种笑谈早已成为过去。以老两口负责的这处公厕为例,不仅在外面闻不到味儿,即便走进去,也只会闻到淡淡的清香。“我每天晚上都会全面清理一遍卫生,尤其是小便器漏斗、地漏盖、蹲位的反水弯,每天都要用开水烫烫,把尿垢都冲洗下来。白天就是勤收拾着,随脏随清。”刘动修手里拿着拖把,笑着透露公厕“没味儿”的秘密。

记者看到,老两口都是勤快人,干起活来时,拖把、抹布这些清洁工具从不离手。“这块抹布是擦洗手台的,她用,我这块就擦便池够不着的地方。”在清洁工具上,刘动修和罗玉梅分得很清,有些拖把够不着的“死角”,刘动修就跪在地上用抹布擦。

“马桶后边,蓄水池下头那个地方,蹲着擦够不着,就得跪着把手伸到里边儿擦。”公厕里有一间残疾人专用厕位,里面安装的是坐便器,坐便器后面的蓄水池下方是个卫生“死角”,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里的卫生情况。虽说没有硬性要求,但刘师傅干活不愿意“凑合”,他经常跪在马桶前面,两只胳膊环到马桶后面擦洗,“咱勤打扫都干净,不碍事。”刘动修还经常跪在地上擦拭蹲便器后面的脚踏式冲水阀,每一个棱角都不放过。“这地方拖把伸不进来,用抹布好擦,咱打扫卫生就得打扫得好,就得卫生,哪哪都卫生。”

尽管每天不是在擦地、擦门窗,就是在擦蹲位、擦便池,但老两口身上的保洁服被罗玉梅洗得干干净净,干活时俩人戴的套袖也是只旧不脏,就连刘动修用来擦拭坐便器和脚踏式冲水阀的小抹布都还保持着原本的白色,一看就是利索人儿。“这活不累,就是靠勤快,平时勤打扫勤收拾,它不会有味儿。”刘动修说。

在这座24小时开放的公厕里,刘动修和罗玉梅老两口,既是厕所保洁员,也是城市“守夜人”。对于夜间工作的人来说,冬天往往是最难熬的,虽然公厕有电保温,正常是不会上冻的,但遇到极寒天气的时候,冲水阀很容易上冻,要是冻了,就得拿烫热了的抹布捂。为了尽量不让冲水阀上冻,遇到极寒天气,老两口每到夜晚就得轮流去按一遍公厕里所有的冲水阀。

“每半个小时就得按一次,晚了就冻上了。我俩轮流掐着点去。”虽然老两口就住在公厕旁边的小隔间里,但为了不耽误时间,都只能和衣而眠。

获评全市“最美公厕综合奖”

今年8月16日下午,刘动修像往常一样在对男厕蹲位进行消毒杀菌擦拭时,发现置物板上有部手机,失主早已离开公厕。他将手机放到管理间存放好,继续进行公厕消毒保洁工作。半小时后,一位小伙急匆匆来到公厕询问,刘动修核对好信息确认是失主后,将手机交给了小伙。小伙当即表示要好好感谢,但被刘动修婉拒。

拾金不昧的事儿对老两口来说已不是第一次,经常有如厕市民将钥匙、钱包、身份证等私人物品落在公厕里,老两口会细心地帮他们收好等失主回来领取。有的失主为了表达感谢,有时会给他们钱或者买了东西给他们,都被他们拒绝了。“捡到东西就是应该归还,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哪有再收东西的道理。在公厕落下的东西,只要我们发现了,就肯定丢不了。”刘动修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老两口勤勤恳恳保洁着的长治路胜利桥公厕,获得了青岛市的“最美公厕综合奖”,面对这个荣誉,老两口很是骄傲。其实,刘动修和罗玉梅只是李沧区众多环卫工“夫妻档”的一个缩影,他们相互扶持、执着坚守、默默奉献,不畏严寒酷暑,用行动扮靓了城市的容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