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双十一来临,你“剁手”了么?截至发稿,记者从京东、天猫等有关数据获悉,食品已成网购消费“主战场”,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容小觑,这其中还包括各种儿童食品。很多人觉得食物只要打上“儿童”二字,就“更健康”“更适合孩子”。但有关专家提醒家长,有些产品可能只是商家噱头,要谨慎入手小心掉入消费“陷阱”。

标着“儿童”的食品,哪些是智商税?

10月31日晚8点,2022年“双11”全面开售,今年“双11”依旧是“神仙打架”,各大电商平台销售数据再创新高,特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都会囤货的方便食品,以其亮眼表现再次成为今年“双11”的明星品类。另外,打着健康牌的儿童食品也成为了家长们十分追捧的热门产品。

健康食品这几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凭借对当代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控,满足成人以及儿童饮食需求的品类逐渐推出,在研发创新、食品安全、供应链、服务体验等各方面的大力投入,迅速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食品类目中突出重围,成为健康赛道里的“新势力”。那么,这些带着健康牌的“儿童食品”真的物有所值吗?有关专家表示,你买的抢手的儿童食品很有可能是交了智商税的产品而已。

据介绍,不少商家在推出的“儿童酱油”产品中,打出了“减盐减钠”“无添加盐”“有机”等卖点,让家长颇为青睐。但对比市面上的“儿童酱油”与普通酱油的配料表,产品成分均基本涵盖水、有机脱脂大豆、有机小麦、食用盐等,并未发现明显的区别。目前,国内未设置“儿童酱油”这一分类,而对于“儿童酱油”市场的监管,则主要参照普通酱油的通用标准《GB/T 18186-2000酿造酱油》,并未设有专门的监管规范。

同时,随着儿童超重肥胖率呈上升趋势,网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无糖零食”。但细看其配料表会发现,无糖食品不添加蔗糖,却可能添加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等,而这些物质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热量一点也不会少。为了改善口感,有些“无糖食品”可能还添加了大量油脂,热量也不低。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买各种水果口味的儿童牛奶,但相较于纯牛奶,这类饮品有可能添加了糖、炼乳、食用香精等调味剂,无形中增加了宝宝发生肥胖和龋齿的风险。

此外,很多“儿童奶酪”是再制奶酪,会加上大量脂肪、奶油、糖以及其他添加剂,来迎合孩子的口味。除极少数新鲜奶酪含盐量较低外,其他大部分奶酪在发酵过程中都需要加入大量的盐,多吃无益。

学会看配料表才不会被套路

为了避免买到并没有什么优点却贵得多的所谓“儿童食品”,家长们一定要学会看食品配料表,确保对商品加以鉴别之后再选购。配料表的各种原料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列出,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含量最高的原料,选择天然原料排在前面的食品,调味品顺序越往后越好。配料表越短越好,由于配料表里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全部列出,因此要尽量选择配料表更短的商品。

此外,有关部门提醒,网购食品到货后应及时检查,注意查看食品包装标识与宣传是否一致;确定快递运输条件是否和产品标识要求一致;确定食品没有过保质期;确认食品没有腐败变质;及时按照要求储藏食品。要谨慎保管维权凭证,例如促销承诺、直播页面、聊天记录、购买记录、快递图片等截图,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以备日后出现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旦发生物品破损或食品腐败变质,可及时与商家协商处理,也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或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