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2月20日讯就业是民生之本,引进和帮扶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市南区坚持数字赋能、平台助力,人才所需,服务所应,“引”“帮”并重,着力破解“用工难”“就业难”双重矛盾。
靶向帮扶,看得见、摸得着
“我已经和公司顺利签订劳动合同入职了,”八大关街道辖区居民张强说,“是街道人社中心国大姐微信给我定向推送了岗位,这个服务真的是不错。”
市南区推行“区街联动+点面结合”模式,让就业帮扶看得见、摸得着。通过走访企业、企业微信群征集、青岛人社局官网搜集等方式多渠道收集有效就业岗位,形成岗位花名册和宣传海报,每周向街道人社中心推送。
“我们依托就业援助平台和微信,对有需求的失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八大关人社服务中心国志春主任说,“区街联动+点对点的靶向帮扶实现了岗位顺畅流转,解决了岗位不流动、不直达问题。”截至12月15日,市南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8951人,困难人员就业3124人,失业人员服务率100%。
除此之外,市南区在办理业务时,秉持并联思维,延伸触角,推行打包办服务,多为失业人员想出路,让就业帮扶路更广。
作为一名失业人员,白玉娟女士一直想要成立一间图文工作室,“因为之前从事过相关工作,就产生了开个工作室的想法,八大关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情况之后,帮我进行了详细政策解读,不但帮助我申请了创业补贴,还帮助我了解了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的相关政策。”白玉娟说。
目前,白玉娟的市南区白正图文工作室顺利成立,“我还借助了街道平台招用了一名就业困难人员,不但可以解决用工的问题,还能够再申请一部分补贴,”白玉娟说,“这样的帮扶,贴心又实在。”
直播带岗,赋能、赋智、赋值
“疫情以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业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线上招聘势在必行。我们想发挥云平台的聚拢作用,把市南区的企业的岗位资源都聚拢起来,更好的推介出去,这样集中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打开了求职者的选择面。”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中心副主任段薇介绍道。
今年来,市南区积极打造打造“闪连型”互动直播平台,打破线下招聘会地域局限,全方位与智联招聘合作,创新开展“直播带岗”系列活动,打造“岗位介绍+线上答疑+简历投递”的实时互动直播平台,为招工企业和求职人员提供线上精准对接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14场直播带岗活动,共有23家企业参与直播,累计吸引1.2万人次围观互动。
11月4日晚,市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Boss直聘、文泰商学院组织举办的“才聚市南”主题服务日活动覆盖了1700余人次,针对企业的相关问题也在线上予以解答,既为企业解忧,又为人才助力。
“这次直播对我们最关心的落户、住房、安家补贴等人才政策都做了专业的解读。”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直播过程中宣传的市南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指南让我们对政策了解更全面清晰。”
“除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在直播过程中还邀请了行业专家在岗位选择、入职流程等方面为来青人才提供了专业的线上指导,”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昕表示,“我们坚持人才所需、服务所应,也是希望让更多优秀企业家朋友和各类人才切实感受到市南区及青岛尊才爱才的态度。”
搭建桥梁,推行就业人才共同体模式
为了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市南区大力推行就业人才共同体模式,搭建校企精准就业桥梁,辖区重点企业与12所驻青高校签订“就业合作伙伴”协议,实现区内企业就业“定向招聘”和“靶向引才”,每年吸纳高校毕业生见习实训3000人以上,见习后留用率达到87%以上,保障毕业生见习即能就业。2021年以来,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近30000人,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市南区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让我们吸纳人才、整合资源,”光影一百文化科技公司负责人陈百涵说,“同时,作为见习基地,我们也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获得更多职业培训和锻炼,提高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竞争力,为人才留青、青岛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市南积极组建全市首批校园引才大使,组织学生走进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职场体验日”活动,提升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
“之前因为疫情原因求职一直不太顺利,平台给我们提供的见习机会让我们避免走很多弯路,我希望自己能够留下来在这里工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见习生王天怡说。
今年以来,市南区启用“人才政策落实年”,扩大人才政策覆盖面,施行“1+N+2”人才政策,打造以1个综合性意见为引领、‘创新创业、财富金融、教育体育、文化创意’等N个产业人才引育细则为支撑,2个专项配套细则为保障的综合性人才政策体系。“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为37931人次的人才发放各类补贴,累计发放住房、安家、小微企业就业等各类补贴共计1.4亿元。”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孙智说。
通讯员 赵曼怡 半岛全媒体记者 于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