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博罗县绿都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一片葱翠碧绿,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奔走在农田中,不时俯身查看,密集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他就是博罗县福田镇石巷村返乡创业新农人——95后小伙朱德彪。

从农村走出,最后又回到农村,一头扎进绿色的蔬菜世界。经过几年的摸索,朱德彪不仅实现了从农业“门外汉”到农场“主心骨”的转变,更帮助合作社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朱德彪坚守初心种植高品质蔬菜。

毅然回乡

从最基本的农活干起

每天清晨5时起床,装车、送菜至石湾、园洲等地,开启一天的劳作,常常忙到一身汗一身泥。这是朱德彪的劳作日常。

外出闯荡、城里就业,是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曾经的朱德彪也这么想。“越长大越感受到父亲的不易,觉得他一个人打理这么大的农场很辛苦,便萌生了回来帮忙的念头。”2016年大学毕业后,朱德彪便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帮忙打理农场。

虽说是“农二代”,但朱德彪之前从未真正接触农业一线生产,可以说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他笑称:“一开始时,我连锄头都不知道怎么使。”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了尽快上手,他从最基本的农活干起,拔草、学种菜、装货、运货……一有时间就往大棚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慢慢适应农业生产。

妙施良计

“抱大腿”销售让福田菜心走向更大市场

逐渐熟悉了农业生产,父亲朱运文便让朱德彪主跑销售,让他去市场里冲浪,创新销售模式。

福田镇拥有优质的土壤和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出来的福田菜心向来品质优良,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是知名度和销路一直没有全面打开。于是,第一年,朱德彪就瞄准了珠三角地区的高端小区住户。“订单农业很受欢迎,也很有前景。”朱德彪说,他先将目标锁定在增城碧桂园,邀请住户免费品尝并到石巷村的种植基地参观。在门店试运营的第一天,朱德彪免费送出了1000斤福田菜心。第二天和第三天,他又分别免费送出了500斤和300斤福田菜心。“好货不怕晚。”朱德彪说,吃出口碑,顾客自然“食过返寻味”,纷纷预定福田菜心。就这样,门店销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为了把福田菜心推向更大的市场,他采取了“抱大腿”的销售方式,与其他大公司合作,通过地方门店形成稳定客源。去年,试运营的5家门店均销量可观,每天将近700斤福田菜心运到深圳,一天就被哄抢一空。

找准定位

以绿色种植为主发展特色农业

“农业生产以种植为基。”朱德彪说,曾经,农场顺应潮流发展休闲农业,特别是2016年、2017年。在外人看来,农场运营得也是有声有色,朱德彪却不这么认为。经过一次次的交流学习,他发现休闲农业投入大、风险较大,设备更新一旦没有跟上,顾客将很快失去兴趣,转身去到其他设备更先进有趣的农场中。

2018年,朱德彪重新定位,将农场回归主业,以种植为主,聚焦绿色种植,并于当年6月完成蔬菜绿色认证。

种植绿色认证蔬菜,监管更多、种植要求更讲究,农场的种植成本也将上升,但朱德彪丝毫没有担心。他认为,种出高品质蔬菜就是自己的初心,同时这也是农场的优势。为了蔬菜更好保鲜,去年年底,他在农场里建起了冷库。

有了种植保证,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朱德彪还利用广阔的客源,帮助当地农户牵线搭桥,增加收入。去年,他帮助当地农户销售福田菜心等农产品达100多万元,帮助农户销售荔枝10万多斤。

展望未来,朱德彪坚定地说:“现在农业扶持的政策越来越多,农业、农民、农村会越来越好。”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侯婉怡 李燕文 

【通讯员】龚润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