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韧性较足,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其中,出口15.55万亿元,增长22.7%;进口12.78万亿元,增长22.6%。至此,中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9月份,中国外贸表现超过预期,出口表现尤为强劲。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9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8.1%,增速高于8月2.5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17.6%,增速回落15.5个百分点。
纵观前三季度中国外贸发展特点,李魁文介绍,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规模逐个季度提升,三个季度的进出口额分别为8.51万亿元、9.59万亿元和10.23万亿元;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升;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有所增长;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减价扬。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李魁文表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份额提升。根据最新数据测算,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3.2%、14.5%、12%,同比分别提升了0.8、0.9和0.8个百分点。中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二是高水平开放平台作用增强。前三季度,中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4.08万亿元,增长26.3%,高出整体增速3.6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进出口4.67万亿元,增长27.6%;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355.4亿元,增长120.8%。三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前三季度,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市场采购出口增长37.7%。四是区域布局更趋协调。东部地区外贸表现良好,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快速增长。五是出口增长动能较足。前三季度,中国中间产品出口增长29.2%,拉动出口增长13.2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顺畅运转。
多重因素支撑外贸增长
李魁文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韧性较足,稳中提质。
中国外贸基本面持续向好背后有多重支撑因素,中国外贸稳增长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正是其中之一。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等。“这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效果的释放不仅提振了企业信心,助推对外贸易跑出‘加速度’,也为打造中国对外开放新优势注入了强大活力。”
除了政策鼎撑,中国外贸还有哪些利好因素?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进口方面,在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之下,中国产能恢复得到保证,国内经济恢复支撑进口增长;同时,受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影响,9月进口量受到压缩,但进口金额有所提升。
出口方面,全球经济在今年复苏明显,需求回暖,叠加新兴经济体受困于疫情,供给恢复较慢,中国出口在全球中的份额增加。在消费品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中上游的中间产品需求也在增加,支撑中国机电产品等中间产品的出口继续增长。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中国对美国、欧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过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过40%。
全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从海关数据看,今年一、二、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29.7%、25.2%和15.2%,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从月度看,9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5.4%,增速比8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
对此,李魁文坦言,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外贸量稳质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
“考虑到2020年外贸高基数的影响,今年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中国外贸总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全年仍然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李魁文预判道。
陶金亦表示,四季度中国外贸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9月以来的能耗双控政策强度明显加大,限电停产具有行业普遍性和蔓延性,尽管外贸企业努力完成订单,但未来交付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经过前期复苏,势能减弱,以美国消费回落为代表的外需减弱可能会降低出口增速。
为此,陶金建议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面,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尤其是继续利用自贸试验区等开放高地以及“一带一路”、RCEP等国际合作框架加速推进开放政策;企业层面,面对国内成本的抬升,适当调节价格甚至收缩低盈利业务,短期内以营收换盈利,以对冲成本提高的风险。(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