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昆明市工人文化宫,当30余名职工走进春城职工心理减压赋能服务中心时,其手腕上佩戴的智能手环和屋顶的蓝牙基站自动连接,职工的情绪、压力等状态传入后台进行大数据分析。随后,心理咨询师根据结果一对一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近日,春城职工心理减压赋能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投入运营。这里融合了大数据、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技术,为昆明市职工提供缓解压力、赋能心灵等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构建三级职工减压赋能体系
在建设服务中心之前,昆明市总工会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合作,安排专业团队调研访谈13个县(市)区工会、17家企业工会,向1.2万名职工发放调查问卷,针对职工存在的各类心理困扰和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男职工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女职工,20%的农民工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多来源于工作氛围不和谐、职业发展问题等。为此,昆明市总决定从减压赋能的现代化心理服务入手,建设一个智慧型的枢纽基地。
昆明市总先后在晋宁区总工会、五华区总工会、西山区总工会试点建设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市总在试点中心提供了运动宣泄减压、团辅心理咨询等服务,发现职工对趣味性的减压服务接受程度高,每天都有不少职工来体验。这一发现随后应用于春城职工心理减压赋能服务中心。
目前,全市已建成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4个,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站(室)25个,以春城职工心理减压赋能服务中心为枢纽、县(市)区总工会心理健康减压服务平台为支撑、乡镇街道(基层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服务站为触角的三级职工减压赋能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完成。
10分钟内连接心理减压赋能专家服务
在服务中心,职工扫描专用二维码,在1小时内即可享受心理减压赋能阵地服务,10分钟内连接心理减压赋能专家服务,1分钟内获取心理减压赋能数字内容资源。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戚永宏介绍,服务中心主打心理潜能和职业潜力开发等发展型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辅以援助型心理健康保障,服务用人单位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满足职工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
在服务中心身心交互探索区,职工将手放置于平板智能生物识别设备上后,头顶的“七彩情绪云”根据职工的心理状态变换不同的颜色。在充满诗意的环境中,职工体验着色彩与情绪感受的微妙关系。这套系统通过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实现内在情绪的具象化、可视化,有助于提升职工的情绪识别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盘龙区人民检察院职工陶红在体验完心灵方舱后表示:“咨询者和心理咨询师不见面就能沟通的做法很人性化。”她告诉记者,她和同事还可以采取自助的形式,通过互动性强的团辅说出心理压力,听取心理导师建议,达到身心舒展、思想放松的效果。
“云”上享受心理健康服务
为了让离服务中心较远的职工也能享受到工会普惠性的心理咨询服务,服务中心还把平台的终端接入口延伸至县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企业工会职工服务站,搭建市级职工心理服务的智慧数字底座和区块链平台,统筹昆明市三级服务阵地的综合管理、资源调配等工作,支撑全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阵地网络建设。
记者在市总打造的智慧心理赋能云平台看到,职工不仅可在网络课堂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参加心理测评,数字赋能平台系统根据职工的基本信息和智能测评结果,推送定制化的心理赋能清单,包括心理科普图文,以及音乐疗愈、心理科普微课等数字心理赋能资源,同时,职工还能与心理咨询师视频连线进入虚拟房间一对一倾诉困惑、寻求帮助。
此外,昆明市培训组建了200余人组成的“EAP援助师”队伍和50余人组成的“危机干预师”队伍,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68名心理专家组建昆明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队伍。(赵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