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绿色办奥”理念在筹备过程中贯彻得怎样?“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是个什么样子?

1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北京冬奥会筹办6年以来,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及相关方面联合研究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从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三个方面制定119条具体措施,形成一批可持续成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高效利用

世界各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最大程度使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仍将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冬奥会期间将变身“冰立方”,作为冰壶和轮椅冰壶的比赛场地,实现水冰转换。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在发布会上特别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土地遗产更是被全新利用,如2008年的临时场馆“曲棍球场”被建设为现在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全新建设的北京冬奥村、主媒体中心也都是2008年提前预留的场地。

关于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北京冬奥组委从申办到筹办再到举办都有通盘设计。李森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是世界一流场馆,在筹办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赛后将继续申办国际与国内赛事,通过高水平赛事带动场馆的运营。

除了竞技比赛,场馆在赛后会向社会大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李森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在场芯部分预留两块标准冰场,赛后可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虽然承办的都是小众化、危险性高的比赛,但是场馆在设计规划时便在赛道下方1/3处预留了大众出发口,给大众提供坡度较缓的体验赛道。

全面碳中和目标将在北京冬奥会实现

“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办奥理念,低碳则是北京冬奥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北京冬奥会筹备阶段,北京冬奥组委严格实施低碳管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

“我们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将超过8成。”李森表示,在此基础上,北京冬奥会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

刘玉民介绍,根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这背后,一方面得益于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都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采用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新技术,使该电网成为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电网。“通过这个电网,我们才可以把张北的绿色电力以极小的损耗,输送到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刘玉民说。

让冬奥红利可持续地惠及更多人

2015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延庆、张家口赛区周边的很多村庄都被冬奥会带动了起来,大量基础设施、酒店和场馆的修建使村庄的样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冬奥会确实对赛区周边地区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延庆加快建设最美冬奥城。”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在发布会上介绍,单从就业增收来说,延庆赛区就带动了70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高质量就业,特别是组建赛区周边张山营村民为主的海陀农民滑雪队,目前已有近百名农民滑雪队队员,其中有30多人取得了专业机构认定的资格证书,当上了滑雪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当地农民真正吃上了“冰雪饭”。

在张家口赛区,据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表示,为了让冬奥红利可持续地惠及更多人,张家口正积极培育富民增收的新业态,打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载体。

刘海峰说,张家口重点实施休闲消费载体提升工程,积极引入一批连锁商店、特色餐厅,大力推广奥运特许商品和冬奥美食崇礼菜单,加快发展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确保群众有收入、能就业、能致富,让端在手里的“雪饭碗”永远不会凉。(何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