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过100多部小说,撰写了近2000万字;81岁斩获茅盾文学奖;85岁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王蒙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兴盛,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从少年到耄耋之年,从中学生党员到新中国的文化部长,从“少年的布尔什维克”到“一个清醒的、经过各种磨炼的布尔什维克”,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王蒙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从未改变,对国家、对生活的热情从未消减。

“少年入党是我的幸运和光荣”

王蒙的革命之路,开始得很早。1945年8月11岁的王蒙在北平读中学。父亲的朋友、著名党史专家李新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共产党人。“我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道理,体会到了全新的思考与做人的路子。他的雄辩,他的真理在手的自信,他的思想方法与表达方法,使我感到醍醐灌顶。”

王蒙说,那时他正在读的书是巴金的《灭亡》、曹禺的《日出》、茅盾的《腐蚀》《子夜》……这些书都告诉他,“中国需要一场大变革”。

一天,王蒙在所就读的平民中学操场上闲站,等待下午上课,学长何平走过来,问他在读些什么书。王蒙回答了一些书名后说道:“我的思想……”王蒙顿了一下,然后突然宣称,“左倾!”王蒙的宣称让何平两眼放光,从此他成为王蒙革命的领路人。

王蒙回忆,何平热情、坦率、充满活力,而何平的家就如同一所家庭党校。在这里,王蒙读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华岗的《社会发展史纲》和大量苏联小说。尤其是水夫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青年人革命的圣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立即使王蒙服膺,令他热血沸腾。

一年多后,何平中学毕业,有了别的任务,王蒙的联系人由何平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学委中学工作委员会委员黎光。

1948年,王蒙初中毕业后,和同学秦学儒舍四中而上了河北高中,原因之一就是河北高中有革命传统。“河北高中一直是党的坚强堡垒,‘一二·九’时期,参加救亡运动的北京中学生就以河北高中为首。但是在1948年4月17日,河北高中的党组织遭到巨大破坏,有30多名同学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

入学一个月后,黎光来了,他正在为河北高中地下党受到破坏而忧虑。“他二话没说,就要介绍我和秦学儒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给我们看了《党章》。1948年10月10日,我与秦学儒在离河北高中不远的什刹海岸边再次见到黎光,我们声明都已经认真考虑过了,坚决要做共产党员,把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黎光宣布即日吸收我们入党,我的候补期至年满18岁时为止。这一天,我差5天满14岁。”

从什刹海返回到位于西四北小绒线胡同的家的路上,王蒙流着泪唱着冼星海的一首尚未流行开来的歌:“路是我们开哟,树是我们栽哟,摩天楼是我们,亲手造起来哟。好汉子当大无畏,运着铁腕去,创造新世界哟,创造新世界哟……”

“历史的洪流就这样将我这样一个贫弱少年吸引到革命的大潮里,从此我的命运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结合到了一起,我不再仅仅是一粒浮沙,而是创造历史、在历史的行进中跌跌撞撞,有时豪情万丈,有时惭愧恐虑的成员。我是党的,党是我的,我感谢历史的厚爱,时代的丰盛,见识的充盈,理论与实践的启迪,屡败屡胜的经验。少年入党是我的幸运和光荣,是我的来自大时代的洪运。”王蒙说。

“‘人民艺术家’是美好而崇高的荣誉”

在近70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王蒙撰写了2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出版,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大奖和多项国际性文学大奖,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高度。

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他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兴盛,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是我一生的经历,也是创作的主题,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新中国的命运也是我的命运,她的辉煌成绩我分享了,她的曲折和坎坷我也有经验。”

从上世纪50年代的《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到改革开放后的《蝴蝶》《布礼》《活动变人形》等,再到进入新世纪后的《这边风景》及“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王蒙始终敏锐地捕捉着时代的脉搏,关注现实、反映现实。

在王蒙看来,他的作品中有一个永远不能回避的重大主题——革命。“对于我而言,所有的卑微与耻辱,所有的渺小和下贱,在接触到了革命以后是怎样的一扫而光了啊!我们的党经历了艰难而残酷的夺取政权的斗争,也经过了艰巨而复杂的建设国家的历程。在这些‘革命’历程中,在这些历史性实践中,各式各样的党员、党的干部和党团结的人民群众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青春万岁》中,王蒙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成长于新旧交替时代青年党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在《活动变人形》中,通过描写旧社会的腐烂和隐藏着的种种矛盾,召唤一种新的生活,一个新的政党和新的国家;在《布礼》中,塑造了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到不一般考验的党员形象;在《蝴蝶》中,讲述了老一代革命者在新中国不平凡历史中的困惑、觉悟与心得。

王蒙说,多年来,他接触了太多的党员,从一边参加战斗一边种地的民兵游击队员,到在敌占区做情报工作的地下工作者,从土改后农村中的基层党员,到新中国各个建设时期的领导干部,这一个个党员的形象与故事,都成为他作品中丰厚的素材。“我从来不回避生活中的政治,也不仅仅将作品中的党员形象当成政治的符号。文学写的是活人,是各式各样性格的人。”

2019年,85岁的王蒙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王蒙说,“人民艺术家”是美好而崇高的荣誉。“这是党对各行各业奋斗者的肯定和鼓励,非常庄严,也非常提气。和那些国之重器的发明者、维护者、发展者相比,和解放军的战斗英雄相比,我所做的事情是很微薄的。这份荣誉对于我是荣幸,也是鼓励。我希望还能尽自己的力,还要加油写作。”

“文化建设亟须高质量的作品与人才”

1986年至1989年,王蒙担任原文化部部长,见证了我国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他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的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王蒙坚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始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让王蒙非常兴奋。

“关于文化强国,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想,里面有两个重要方面:我们的文化产品有什么样的经典,能够留给后人、民族和国家,充分展现出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我们的文化有什么样的阵容,有哪些人才,达到了怎么样的水平和水准?”在王蒙看来,文化建设也亟须高质量的作品与人才。

王蒙认为,新中国的历史经验、光辉成绩和痛苦探索无与伦比。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样的时代应该留下更多杰作、经典,应该有更多深刻的作品出现,有成就更大的作家、文艺家出现,有对这段历史更多的咀嚼、消化、记忆和加工出现。我相信会有这样更好的作品和人才。我也希望年轻的文艺工作者能以最高标准摆脱畅销市场的诱惑,为国家、民族和历史创造新时代的经典。”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作为“一个清醒的、经过各种磨炼的布尔什维克”,王蒙寄语青年党员,要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党还没有得到政权的时候,入党要禁得住危险;现在,入党可能会给你开拓更平坦的道路,但在这条道路上,碰到的挑战并不比之前少。我希望每一位年轻党员,仍然有接受各种考验的准备。”(刘 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