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山西省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联席会议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伟担任召集人,13家成员单位共同审议通过《山西省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类似这样通过多方联动,各级工会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在构建工作格局、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落实改革举措上下足功夫,最大限度凝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力,在山西已是一种常态。

去年,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就“产改”工作作出专项部署后,山西省委将“产改”工作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重点改革任务,在今年8月展开了全省督查。今年5月,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改革总体部署和相关考核体系职责。

在顶层设计层面,山西推动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厅局围绕“产改”出台了103个基础性、先导性、制度性文件,构建起多重推进措施体系。这其中,山西省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推动召开2次全省产改协调小组会议、3次推进会议,制定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工作机制等5个机制,牵引产改提速扩面、提质见效。

围绕改革重点任务和难点,山西省总工会推动试点先行,开展了两批试点,选树培养了27个省级试点、138个市级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17年的6万余元提高到8.5万元,全方位确保了产业工人的体面劳动。

通过强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正在山西加快形成。据介绍,“十三五”时期,山西省财政职业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48亿元,年均增长4.6%,高出同期财政教育支出增速1.2个百分点。目前,山西全省建成2所职业本科大学,24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500.5万人,比2017年增加214.5万人,技能人才占全省从业人员的比例提高到28.8%,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2万人。(刘建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