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曾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即使在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当今社会,人们依旧会对那些成绩优异,在数万高考大军中杀出重围的学霸们,另眼相待,更遑论是各地的状元。


(资料图片)

何川洋

可是,就有这样一位高考状元,在即将迎来人生最辉煌一刻,踏入名校大门拥抱璀璨未来时,却惨遭拒录,令有所耳闻者皆惊讶不已。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呢?

一切,正源自父母深沉的爱。

悉心教育,望子成才

何川洋出生于重庆巫山县,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供职于政府机关,从他一出生,父母就对他寄予了厚望,在教育方面,一向不吝付出。

据他的母亲卢玲琼说,儿子从三岁起,就跟着父亲何业大开始阅读了。当时何川洋还不识字,父亲就带着他看四大名著的漫画书,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孩子不仅没有不耐烦,反而看得十分认真,显露出了对文学的极大兴趣。

图片来自网络

等何川洋长到五岁多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根据拼音认读了。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查字典,常常一个人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手边还放着一本《新华字典》,每每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就询问父母,或者自己翻查字典。

何业大与卢琼玲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平凡。

由于早早便得到了很好地启蒙,又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相比其他懵懵懂懂的孩子,何川洋在小学阶段表现得十分突出。他总是保持着年级第一的名次,平时的习作也常常成为老师眼里的范文,被拿到全班面前表扬。

南开中学

一直到初中,何川洋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在学校里名列前茅。到了中考的时候,他取得了全县第四的好成绩,顺利考进了重庆市的重点高中,南开中学。

从县城考入市重点,虽然有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但因为身边都是成绩优异的“学霸”,何川洋的压力也随之增加。

为了保持自己的成绩,成为高中生的何川洋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常常超额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外时间也被他用来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高中的学习生活变得有些吃力和紧张,但何川洋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老师评价他文学造诣不错,且尤其喜爱古诗词,更难得的是他的每门学科都很均衡,完全不存在偏科的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何川洋没有再拿过第一,但也总是能考进年级前十,照此下去,高考一定能考取一个顶尖的大学。

时光飞逝,高三很快来临,何川洋的学业越发紧张,他的目标是国内最顶尖的大学。与此同时,何川洋的父母也在为了这场最后的考试做着准备。

何父当时在县里的招生办工作,不但对高考的各项政策十分了解,对各所高校的具体情况也是做足了功课,每当儿子遇到困惑,他都能及时解答。为了让儿子更明确未来的高考方向,何业大为他介绍过很多顶尖院校的环境和师资,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

何川洋的身后始终有父母的支持,这让他感觉十分踏实安心。

何川洋

据说,何川洋早早就完成了高中所有知识点的学习,并且进行了反复地练习,他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有着充足的把握。虽然他的老师们并未预测到他会成为当年的高考状元,但也对这个踏实好学的孩子充满了信心。

2009年的6月,何川洋和同学们一起踏入了期待已久的考场。

这场考试的难度与何川洋自己预测的相差并不多,很多考点都在准备的范围内,他心态平稳、毫不动摇,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工整地写进试卷里。

考试结束后,何川洋觉得自己发挥得十分不错。果然分数发布后,何川洋一举考下了659的高分,从未考过年级第一的他成为一匹瞩目的黑马,拿下了重庆市的高考文科状元!

其实,这正是高考的意义所在。在我国,教育公平始终受到极大的重视,而高考更是体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少数民族的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语言、家庭、环境等因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才有了加分政策。但是像何川洋这样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得到了父母良好的教育,因为较好的积累,又可以进入全市数一数二的高中进行学习,如果他还要造假身份得到加分,那么公平何在,诚信何在呢?

北京大学想必经过了多方考量才做出了不予录取的决定,这也给其他考生敲响了警钟。如果还有心存侥幸企图通过造假身份,而获得加分的家长或考生看到何川洋的事例,也一定会以此为戒。

“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究竟是为孩子的一生考虑,还是只图眼前的利益,就需要各位父母去权衡把握了。

北大

当时的网络还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媒体寻访多天,都没有发现比何川洋分数更高的成绩。何川洋的父母十分自豪,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开心地祝贺他。

接下来,就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了。

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都需要精打细算,既怕浪费了志愿又怕浪费分数。可对于何川洋来说,只需要填上自己心中那所最期待的大学可以了。

何川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写了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之地。不过虽然与北大签了预录取协议,但能否成功就读,还是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的。

香港大学

除了北京大学,还有其他名校也找到了这位文科状元,卢玲琼还表示,香港大学也向儿子伸出了橄榄枝。

不过此时的何川洋,并不考虑其他的大学。

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亲人朋友都向何川洋的父母发来了祝贺,何川洋一时间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才子”。父母根本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就盼着录取通知书寄到,好为儿子筹办一场风光的“谢师宴”。

可惜这一年的夏天,何家并未等到来自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反而等来了一个坏消息。

分数作假,跌落泥潭

随着媒体对何川洋的报道宣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位重庆文科状元的身份。何川洋的学校、家庭,甚至喜好等私人信息也都暴露在大家眼前。

土家族

很快便有人发现,何川洋的高分不仅包含着他个人的努力,还存在着少数民族身份的加持。因为土家族身份而获得了加分,这件事并不稀奇,可蹊跷的是,他的父母并非土家族人。

随着质疑声接踵而来的便是匿名举报,相关部门很快就接到了反映何川洋高考造假的举报信:何川洋根本不是土家族,他的少数民族身份是伪造的!

这一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当地,并且引起了全国网民的热议。高考可是一个再严肃不过的话题,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了多年,才有了鲤跃龙门的机会,其中可容不得半点虚假。

事实究竟如何呢?

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何父何母的爱子心切!

何川洋

前文提到,何父何母都是公务员,一人在当地县招生办担任主任,另一人也在县委担任要职,因此早在2006年,夫妻俩便得知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二人对自己的儿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一直将儿子当作顶尖学府的学子进行培养,总想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

当时的何川洋刚考入高中,成绩还算稳定,要是高考的时候可以多上10到20分,那些顶尖的学校还不是手到擒来!二人心里一合计,就决定在儿子的高考之路上添上一块垫脚石。

只是他们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会考出这样出色的分数,而当初那块“垫脚石”,也狠狠砸向了自己的脚!

何川洋

他今后的人生,虽然依然会有风雨,但相信凭借他的毅力与坚持,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实际上,何川洋虽然曾深受挫折,但他却是幸运的。

他的父母虽然做出了糊涂事,但多年以来一直给予何川洋最大的支持,从他咿呀学语,到二次备战高考,父母都是他身后最坚实的力量,而北大虽曾拒绝录取他,却也给了他改正自我、重新奋斗的机会。

不过何川洋最该感谢的,便是他自己,他能够走出阴影,顶住重重压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有人可能会认为,何川洋遭受的惩罚过于严厉了,既然第一次卷面分数达到了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为什么北大却不予录取呢?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