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开始施行,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身高有“微调”,这也引发了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身高焦虑”。
家长都希望孩子长高个儿,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呢?
什么是靶身高?
(资料图)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遗传。最新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高达84%至90%。父母将基因遗传给子女的过程是随机的,所以父母双方对于子女身高的影响都很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公式测算下孩子的靶身高范围。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其他后天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腿长更可能长高个儿?
身高其实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第一是头颈部分,头从我们出生它就是最大的,一生中只能增长一倍;上肢可增长三倍;对我们身高贡献最大的下肢可以增长四倍。
假如身体各部分都均匀生长,那么腿长的人就有可能长更高的个儿。这里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出“身体比例”来对孩子未来长高的概率进行推算。
如果孩子的“身体比例”小于53%,说明孩子未来长高的概率更大。
性早熟会影响身高?
身高在每个阶段的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孩子在7岁之前不会有性发育,3到7岁是身高发育的线性增长期,一般每年长4到7厘米。但青春期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在青春期孩子大概一年能长10厘米左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蹿个儿期。
在性激素出现以后,它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加速分泌,所以就出现了蹿个儿的现象。但如果性激素提前造访了,则可能对身高造成不利影响。因为总的规律是提前造访提前结束,也就是说生长期缩短了。打个比方,理想状态下,孩子可能蹿两年半,但实际上只蹿了一年半,这样生长就打折了。
要想长高少吃糖?
孩子日常饮食中会摄入过多的隐性糖,实际上糖本身并没有过多的营养,它只是占了一部分热卡,让血糖保持了一定的浓度。糖的过量摄入可能会影响蛋白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不起眼的一袋饼干、一瓶汽水就可能超标,所以要想孩子长得高,还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
如何运动才能长高?
有利于孩子长高的运动首推跳绳,一是简便易行,户外或是家里,只要有一根跳绳,随时可以练习。还有就是可科学适度地刺激骨骼生长。
跳绳属于中高强度的运动,一般跳1到3分钟歇一下,这样对骨也是间歇性的刺激。在跳跃的过程中,骨骼需要适应这种压力,对于骨骼来说,也得到了一种更准确的机械信号。
骨的上端是骨骺,这部分是软骨组织,是可以往上长的。在生长期,骨骺生长促进了骨的塑形。
除了跳绳,打羽毛球也是好选择。羽毛球运动非常全面,结合了力量和柔韧性训练,且运动形式多样,全身的肌肉都能锻炼到。从时长和代谢状态上看,是有氧运动。但在救球的一瞬间,又是无氧的,所以,它是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运动。
同时它还有社交属性,在打球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习与同伴交流,也是一项很好的亲子活动。
影响孩子生长的最重要激素是生长激素,如果是中等强度的运动,需要持续运动10分钟以上,生长激素才开始分泌,大概分泌到一个小时达到顶点,之后分泌量开始减少,所以运动应该断断续续持续一小时以上。无氧运动增加肌肉的力量,增加骨的张力和压力,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在一起对增高的效果是最好的。有研究显示,经常运动能够让孩子长高4到10厘米。
另外,还要特别推荐与跑跳运动相配套的柔韧性练习。孩子在生长期可能都会遭遇“生长痛”,骨骼长得太快了,但是肌肉和肌筋膜、韧带长得比较慢,就拽着骨头,所以在肌肉和骨头的止点处就发生了骨骺的损伤。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把周围限制骨生长的因素去除。
俗语道:“长个儿在春夏,增重在秋冬。”春天是长个儿的黄金季节。经过了一冬的积蓄,天气暖和了,阳光充足,多带孩子们去室外晒太阳、做一些有助于生长的户外运动,维生素充足了,内分泌也活跃了,整个身体都会是生发的状态。
来源:《健康之路》、《人口》、《天下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