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实习生 彭天琪 图/戒毒所提供(署名除外)


(相关资料图)

毒品是披着糖果外衣的恶魔之手,一旦被它俘获,精神和身体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家庭支离破碎并不是危言耸听。有公职人员被设计走上了吸毒贩毒的道路最终锒铛入狱,也有亿万富翁因吸毒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帝国”……

戒断毒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戒断“心瘾”,在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有一群警察心理咨询师。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独家采访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的警察,他们个个都是心理咨询专家,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放过戒毒人员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有效的手段打开戒毒人员紧锁的心门,助他们重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公职人员落入“毒坑”,用公车运毒被抓获

李俊(化名)是某单位驻青岛的公职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原因,他结交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加之自己掌握一定权力,主动与他接触的人也就更多了,渐渐地他就产生了虚妄的满足感。

认识朋友多了,难免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别有用心的人,吃饭旅游已是家常便饭,饭后去夜总会消遣也成为了一种常态。“上世纪90年代,他发现好友圈有些老板就玩冰毒,认为吸冰毒跟抽烟一样,是醒酒药,吸了立马醒酒,很舒服,他便接触到了,也逐渐地沉迷其中、欲罢不能了。 ”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主任、司法部特聘心理矫治专家肖继尧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戒毒人员。

时间长了以后,朋友说这个不过瘾,还有更刺激的。“于是,李俊就接触上了海洛因,他不知道的是,海洛因就像来自地狱的恶魔,一步步地将他拖入深渊。”肖继尧说,“他原来是单位负责人,而且身体素质非常好。吸上海洛因后,整个人性情大变,对同事、家人慢慢就冷漠了,整天就跟所谓的‘朋友’在一起。”

吸食毒品成瘾后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他便被这帮“朋友”拉下了水,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起初借着他公职人员的身份,开公车运毒一路畅通无阻,原先内心的恐慌荡然无存,运毒的频率也大幅提高。”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在一次送货的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查获,因为涉案毒品的数量比较大,被判刑8年,也被开除了公职。而此时,他也明白了,之前关系如铁的“朋友”接触他的目的,从一开始就不单纯,就是为了拉他下水,让其运送毒品。

“他入狱后,妻子生了重病,后来提出了离婚,女儿当时正值高考,受到影响也落榜了。他的父母亲也在他入狱以后,间隔不到一年时间,相继去世。”肖继尧告诉记者,出狱后的李俊感到绝望,又走上了吸毒的道路,再次被警方抓获,2016年,李俊被送到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

视觉中国供图

“他被送到我们这里之后,我详细看了他的资料,意识到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想要打开他的心门难度很大。”肖继尧的判断很快得到了证实,“在跟李俊交谈过程中,他称自己一切都明白,说我们做不了他的工作,他这一辈子就这样了。”

“一个公职人员走上这样的道路,家庭破裂妻离子散,如果我们也放弃他的话,他这一辈子真的就可惜了,从我们这出去以后,他还会重复之前的道路。”当时戒毒所进行了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肖继尧就把李俊编到了实验组,每次活动、讲课都带着他。

“一次一个心理咨询师在课堂分享自己的‘烦恼’时说,自己比较胖,体重始终减不下来,可能自己就这样了。这时,一向在课堂上不说话的李俊开口了。”这让肖继尧等心理咨询师心中一喜,“当时他跟我们这位心理咨询师说,实际上不一定是这个样,可能寻求的方法不对。”随后李俊用很专业的术语进行了分析,并称自己可以帮忙调整一下,让这位心理咨询师回去试一试。

“这个时候,他的专业能力显现出来,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就抓住他这个闪光点不断放大,让他上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原来他从小喜欢体育,喜欢运动,进入系统后也不断钻研,不断学习。

通过这个契机,戒毒所的心理咨询师们不断鼓励发扬他的特长,慢慢融化了他心里的坚冰,后来慢慢的,他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之后他提出想给前妻打个电话,想问问在国外留学的女儿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们也是马上给他提供方便,他也跟他前妻沟通,双方都痛哭流涕。”

之后他跟女儿联系,女儿从国外飞回来到所里看他,这一刻,他的心结彻底解开了。“后来他主动配合我们的治疗,跟我们的心理咨询师深入沟通,表示一定要戒断毒瘾。”

经过近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李俊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最后走的时候,他向帮助他戒毒的干警深深鞠躬,据我们了解,到现在为止他也没有再次复吸。”

视觉中国供图

亿万富翁被“点炮”,公司挤垮家庭也毁了

2017年,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的一位吸毒人员同样令肖继尧印象深刻。“王海洋(化名)当时应该是56岁,下海经商生意做得很大,起初是做海运的,后来也做房地产开发,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一个亿万富翁。”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是如何走上吸毒的道路,又是如何被抓被强制隔离戒毒的呢?

据肖继尧介绍,王海洋接触毒品的时间比较长了,但是吸毒的频率和强度都不大。“用他的话说,经营企业有压力,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用它来解压,没压力时也不碰。王海洋说,自己是被别人陷害举报,‘点炮’了,他被抓后一直不接受自己是个‘瘾君子’的事实,因此来到我们这里后也是比较抵触。”

被强制隔离戒毒后,王海洋天天唉声叹气,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怨自己倒霉。“在这期间,董事会也罢免了他董事长的职位,公司也慢慢被挤垮破产重组,他的妻子提出离婚,孩子也从来不来看望他,还要跟他断绝关系。”肖继尧说,“从高高在上的公司董事长,到现在的无人问津,巨大的落差让他倍感痛苦。”

“这个人智力非常高,知道我们想跟他说什么,对他做什么,而且性格比较偏执、偏激,他认定的事难以轻易改变,对他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难。”于是,肖继尧他们就转变了心理疏导方式,“他烟瘾特别大,我们对一天吸烟的数量有规定,他很要面子,说抽多少就抽多少。我发现他每次抽烟,一根烟两口就没了,内心对烟的企盼很明显。后来我跟他单独聊的时候,他问我能不能给他根烟抽,我答应了。”渐渐地,王海洋对肖继尧有了良好的印象,抵触情绪也不高了,内心的防备也慢慢放下了,肖继尧也逐渐地跟他聊天,最终王海洋打开了心扉。

视觉中国供图

好奇、义气、压力,吸毒原因三大类

肖继尧的工作就是通过与戒毒人员的频繁接触,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打开戒毒人员内心的大门,从而实现戒毒人员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脱毒”。“在我们心理咨询师眼中,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因毒品造成大脑神经中枢不可逆的伤害,他们也属于病人,呈现出一种病态,与常人又不一样。”

吸毒者因为长期受毒品的腐蚀,会出现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骨质疏松等疾病,同时也会出现偏执、多疑、暴躁等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从这个方面来讲他们是病人,吸毒人员日常表现中他们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他们情绪低落时喜欢独处,不愿跟人交往;情绪高涨时必须不断地找人说话、倾诉,也就是变成了话痨。”肖继尧告诉记者,“吸毒的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的眼睛不能与人对视。”

在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里,20岁至40岁的戒毒人员占了80%,心理咨询师们也对他们首次吸毒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了解和分析。“这些人员吸毒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并且这些原因与年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肖继尧告诉记者,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处在好奇阶段,对毒品成瘾的威力了解得不够清楚,容易被引诱,防御力低。“他们觉得毒品有那么可怕吗?我身体素质好,玩一次肯定没什么问题,却不知,仅仅一两次就足以掉入深渊。”

“25到30岁这个阶段吸毒的人受圈子影响很大,往往因义气加入朋友的吸毒行列,他们看到周围有朋友吸毒并且很引以为豪,自己不吸感觉就弱了,于是在语言的刺激下,自己的胜负欲爆棚,觉得朋友让我吸我就吸了。”肖继尧说,这种为了朋友两肋插刀都不怕,吸毒算什么的义气心态作祟,让他们追悔莫及。

三十而立,身上的责任和担子就重了,强压之下释放压力的方式选择错误是致命的。“30岁以后,大多数人都已娶妻生子,在单位里也是中坚力量,家庭、工作、子女教育的压力随之而来,有的人选择运动、饮酒、游戏等方式解压,有的人却选择毒品来解压,最终或是债台高筑,或是身体垮掉,最终家庭支离破碎,自己也被亲人抛弃。”

视觉中国供图

戒毒难在心瘾,家庭重塑融化“坚冰”

戒毒难,难在“心瘾”,在众多影响戒除“心瘾”因素中,亲情的支持在戒毒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肖继尧告诉记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心最安全最温暖的寄托,而往往一个家庭中出现了吸毒者,这个家庭会遭受致命打击。首当其冲的是家庭经济困难,进一步会因吸毒者自得其乐、对家人漠不关心,与家人情感交流减少甚至缺失造成家庭危机。而其家人会出现难以承受的羞愧心理无法面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沉浸在悲愤、无能为力的情绪中,吸毒者屡戒屡吸也使家人对其信任大打折扣。

“也就是说,戒断毒瘾的功夫不能只在吸毒人员一方下功夫,更要从吸毒人员的家庭入手,修复亲情,提升亲属帮戒能力,巩固在戒毒所内的戒治成果,提高戒断率。”肖继尧表示,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戒毒所提出了萨提亚模式心理戒毒的思路。

咨询师对戒毒人员家庭进行亲情修复。

家庭重塑是萨提亚模式心理戒毒的一个方面,它以亲情为纽带,为戒毒人员与亲人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从心理学的依恋关系和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入手,帮助吸毒者家属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环境、家庭的养育方式、沟通姿态、性格色彩、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和个性差异是形成个性化主体的关键。

“我们接触过一个家庭,儿子吸毒了,父亲非常气愤,不理解为何孩子会变成这样。其实进一步接触后,我们得知父亲很爱儿子,儿子也很爱父亲,但是谁也不说。小时候儿子出现问题或者被欺负时,向父亲求助,父亲就一顿打,觉得儿子没出息,儿子是很需要父亲关心的,他也不会表达,这样儿子跟父亲就产生了隔阂,儿子的爱就被阻隔了。所以儿子在这种家庭创伤中长大,后来他就会去打架,变得很强大,因为爸爸需要这样强大的儿子。久而久之接触到了毒品,违法了。”青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处一级警长、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刘宏告诉记者,对这个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后,将父子俩聚在一起,儿子哭着说出了从小时候一直未说出的心里话,父亲听后呆住了,愣了很久才缓过神来,特别震惊。

“一直以来没有这样一种桥梁,让父子俩说说心里话,让他们把爱意表达出来。在家庭重塑过程中,父子之间的这种隔阂就一下子就被爱意融化了,双方的心门打开了。”刘宏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个戒毒人员就像换了个人一样,积极主动地配合戒毒,也愿意与我们沟通了,他父亲也主动来看他了。

“其实像戒毒人员,他们凭一己之力去戒毒是很难的,因为他们的痛往往来自于家庭,所以如果我们帮他们重新建构和家人的关系,让他们看到那些指责谩骂的背后有一种爱在里面,多一份理解,父母可能也会原谅孩子,甚至在他想去吸毒的时候,不再是埋怨他,而是更多地理解他、疏导他。”刘宏告诉记者,据跟踪统计在经过家庭重塑治疗的戒毒人员中,至今没有一个回来的。

咨询师带领戒毒人员一起做活动。

走出戒毒所,家人们支持更显珍贵

张强(化名)是一位特别有才华的人,之前在做导演,事业蒸蒸日上。后来朋友带他碰毒品,从此走上了这条错误的道路。张强最后一次被抓是因为压力特别大,他太累了,三天没睡觉,然而因工作需要必须让自己兴奋起来,他便吸毒了。吸毒被抓后事业也被毁掉了,妻子也跟他离婚了。

“我们了解到,张强的父母对他要求特别高,尤其父亲对他特别严,从小就告诉张强,他肩负着家族振兴的使命,这让张强从小压力一直特别大。”刘宏觉得,这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因为父母沉重的压力走上了吸毒之路,十分令人惋惜。“我们就想能否通过家庭重塑,打开他们与家人之间的心结,于是,我们就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家庭重塑的尝试,我们发现他母亲曾经就像一个小女孩一样,把全部希望都寄托给了他,如果儿子没有达自己的理想状态,就会崩溃。”经过家庭重塑以后,我们帮助张强的母亲重新建构起孩子的成长的正确道路,帮助母亲理解孩子,母子之间能够正确沟通了,逐渐的张强的心扉就打开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消除了。

回到社会后,张强重新拾起他的工作,因为有才华,公司还是接受他,他立刻进入状态,比之前工作做的还要出色,也遇到了新的爱情并且结婚了。

咨询师对戒毒人员家庭进行亲情修复。

原本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不料,张强结婚后,又重复经历着之前跟前妻的相处模式。妻子不理解他的过去,不能体会他的心情,经常过多干涉他,张强感到很痛苦,他再次寻求刘警官的帮助。“张强跟我说,他压力大,妻子对他有一种掌控,搞得自己喘不过气。我安抚他的情绪,鼓励他多敞开心扉,跟妻子多交流。”

还有一次张强给刘宏警官打电话,说他的朋友又约他一起玩,吸毒,他很生气,把对方拉黑了,但是这个人又勾起了他的不适感,毒瘾开始显现。“我问他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他说是,跟我吐槽公司收益不好,还要养一大帮子人,压力很大,家里妻子也跟自己有矛盾……我跟他沟通,缓解了一下他的压力。”刘宏表示,戒毒人员走出戒毒所回归社会后与家人建立信任连结非常重要,对戒毒者很有帮助,戒毒人员的家属也要理解帮助戒毒者这项工作是持续性的,也需要家庭成员来共同学习和完成,毕竟家庭在一个人生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据刘宏警官介绍,在经过家庭重塑治疗的戒毒人员中,至今没有一个回来的,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