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冷门车型的甲醇汽车行业,如今变天了。

前段时间,工信部公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推广甲醇汽车、支持甲醇汽车产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在“双碳”战略及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的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而甲醇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地把氢能、碳循环、电能替代、燃油替代等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清洁能源,终于也得到了官方的力挺。

那这是否意味着继纯电动车、氢燃料车之后,甲醇汽车的“春天”要来了?在甲醇汽车赛道煎熬了17年的吉利汽车,能翻身么?


【资料图】

一、为何要力推甲醇汽车?

此前一段时间,随着油价持续上涨,网上就掀起了一阵“卖掉燃油车,换成纯电动汽车”的口号。其实,对于城市交通而言,纯电动车还比较友好,可对于长途商用车而言,“里程焦虑”就在所难免了。而甲醇汽车在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解决里程焦虑问题。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作为传统燃料的替代品,我国便开始了甲醇的研发。相较于其他传统燃料,甲醇更加容易气化,燃烧过程中与氧气混合更加均匀。而且甲醇气化过程中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这在燃烧过程中有助于降低缸内温度。另外由于其辛烷值更高,可以通过提高压缩比的方式提升内燃机循环效率,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更少的碳。

目前市场上针对里程焦虑问题,增程式电动车以纯电动车的驱动系统辅助一套动力单元作为APU,很好地解决续驶里程的问题。而如果换用甲醇为燃料,将会对发动机的油耗和热效率有明显提升。而且,相比于汽油,甲醇燃料产生的PM、PN排放更少,更易于满足车用排放标准。

作为一种的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能源,甲醇除了具备以上燃料特性,使用起来也相对安全便捷,而且甲醇具备生产来源广泛、经济体量巨大,以及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但回顾我国甲醇汽车制造行业40余年发展历史,除了吉利外,绝大多数车企此前对甲醇汽车的热情一直不高,这又是为何呢?

二、面临的问题

1、政策没有导向

首先是目前没有确定甲醇定位燃料的应用属性,使得甲醇燃料的生产、销售以及加注站的审批建设等缺乏相关政策依据,很多区域的甲醇加注站未能普及。还有就是甲醇汽车认定为新能源汽车并领取新能源牌照的问题未能得到确切的依据与支持。

2、技术难题待攻克

甲醇因为固有的燃料性质导致汽化潜热高,在低温启动过程中会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需要在燃料中添加助燃剂或采取预热措施来改善其低温启动性能。同时,甲醇是一种腐蚀性燃料,对发动机中的橡胶零件等具有腐蚀性,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会溶解零件接触表面的油膜,这将导致活塞环等器件润滑不良,产生严重的磨损。

不过这些难题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正在逐步改善。

随着我国各大企业在多年的攻克研究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深耕甲醇汽车17年的吉利。已经解决了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等行业难题,掌握了甲醇汽车的核心技术,形成专利200余件。

像前面提及的甲醇增程式发动机,考虑到甲醇增程式发动机的实际运行工况和发电过程损耗,为了防止甲醇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甲醛、甲酸的腐蚀性,吉利的甲醇增程式发动机燃油系统零部件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并采用抗溶胀性较好的氟橡胶、改性丁晴橡胶作为密封材料。另外甲醇增程式发动机采用了高滚流比、降摩擦、进气米勒循环等技术,进一步加强了缸内流动、提高燃烧效率、降低能耗。

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甲醇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吉利在技术成熟度及产品投放规模两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在不断技术迭代。像之前推出的13L国6甲醇发动机,在保持430马力/460马力发动机的基础上,降低5%的能耗,相比上一代机型,又有了大幅的提升。

三、结语

相信在工信部“力挺”下,除吉利外,将会有更多的车企加入甲醇汽车赛道,这也将加速甲醇汽车产业链的配套和发展。而作为先吃螃蟹的吉利,必将在这场政策红利中,分到最大的蛋糕。

苦等17年,终于等到行业春风,李书福可算没有白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