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多家传统企业回归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通过将数字化技术深度结合人力资源业务,解决企业用工管理等方面难题,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在自助终端前,新入职员工一次即可完成劳动合同签订、资料提交、工卡制作等手续,入职手续的办理时间从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5分钟。这是今麦郎员工共享服务中心里常见的一幕。
据悉,作为用工大户,今麦郎HR(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员工排队等候时间上的这一“减法”,得益于该公司近年来以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HR管理体系变革的加速。
截至目前,除了今麦郎,贵州茅台、三一集团、江铜集团等多家传统企业在加快推进数字化升级过程中,通过HR数字化赋能等措施,解决企业用工管理等方面难题。
376个薪酬方案优化到74个
食品加工行业是劳动力密集行业,“招工难、用工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今麦郎遇到了一线员工流动率高、基层HR工作人员事务繁杂、HR流程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该公司决定以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HR管理体系变革。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公司各事业部及工厂各自负责薪酬核算、办理社保事务,系统中的薪酬方案就达376个,业务分散、费时耗力。项目组与相关合作伙伴展开协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HR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考勤机系统以及招聘系统、自助服务终端等系统的集成,同步实现员工入职、劳动合同签订、工卡办理、社保事务及薪酬核算等业务向员工共享服务中心集中,进一步减少了各职能间的中间环节,避免重复劳动。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还对工资体系进行了一系列优化。通过合并同类工资项目,把各大事业部按照核算方式进行方案整合,将系统中原来的376个薪酬方案简化合并到74个,并实现通过系统平台自动采集薪酬计算各项数据,HRSSC(薪酬)、BP(统计)、COE(管理团队)以及财务部门高效协同,在线完成HR薪酬核算和财务审核、凭证生成和工资支付,充分压缩薪酬核算时间,进而实现每月1日即可发放员工上月工资。
“以前,每月员工需要在领到工资后,在工资确认单上签字。现在员工在手机端即可查看工资并完成确认,仅此一项每月均可节约1.5万张打印纸张。”上述负责人说,HR管理透明度和效率的提升,改善了公司HR管理和员工间的关系,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帮助企业纾解了招工难等难题。
智能化平台助企业合规用工
“中国企业要出海,有很多课题必须要学习、研究,包括对派驻地的经营环境、文化、法律法规的了解,尤其对人力资源这个领域来说,在当地的用工合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金蝶中国助理总裁、HR云产品部总经理朱涛看来,全球用工、全球的薪酬框架以及全球的个人隐私安全,让不少企业开始注重HR数字化的转型和赋能。
“现在全球各国越来越注重隐私合规的保护,但具体要求不同。”朱涛说,这就要求一些企业使用的数字化人力资源平台能够提供很多灵活的框架。
面对大型企业、超大型企业的全球化需求,目前,我国不少软件企业已经在人力资源数字化方面展开了探索。
华为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陶景文介绍说,在发薪这个问题上,目前华为在税务合规方面有全球170多个国家的模板,这样就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的数字化和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发挥价值。“面对数字化时代下市场的快速变化,企业必须使用标准化、可组装的数字化业务系统,才能快速实现对业务的响应,做到‘快起来、强起来、活下去’。”
“重视人与组织的价值经营”
员工具有4类职位晋升通道,根据学历、职称等要素进行初次定级,每年根据全年积分和绩效排名,系统自动进行职位等级调整和薪酬调整……如今,作为江西省“产改”试点单位,江铜集团正在通过数字化学习培训平台与职位体系积分管理平台支持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的推进。
作为一个拥有数万人的大型国企,江铜集团业务多元、管理复杂、组织层级多,运营管控和战略管控两种模式并行,使其对集团管控和流程管理有更高要求。为此,该集团积极推进人力资源转型和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HR数字化平台的业务协作等效能,将各业务板块系统业务操作提供给专人负责,降低统一由HR工作人员维护的工作负担。系统自动根据条件判定,也提高了员工晋升的准确性、公开性和公平性。
“未来的企业将进入场景化阶段,如何理解客户价值并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塑新的业务场景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因此人力资源也将注重价值场景创造,通过构建新业务场景,将数字化技术深度结合人力资源业务,与管理团队和产品团队进行价值共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及团队通过对61位国内和国际领先企业CHO(首席协调官)的调研发现,未来人力资源的管理者们将采取高效契合企业战略、深度个性化员工体验、主动协同业务运行、将技能视为核心资产、打造人力资源数字技术架构等5方面行动。
“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数字技术公司,越来越多企业将面临是否拥有数字化能力的挑战。同时,随着数字技术持续进步,企业要回归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重视人与组织的价值经营。”陈春花说。(徐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