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张定有 魏广宝/文图

一碗爱心粥,一煮就是八年。爱心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近百人;施粥点从一个发展到七个;操作间从一个小过道发展到三层楼;八年来爱心粥总就餐人数超过80万人次。


(资料图片)

一碗爱心粥 8年润泽80万人次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凌晨4点,天还未亮,在位于南阳市医圣祠街的南阳市泽恭爱心粥店内,橘黄的灯光已经亮起来,洗菜、炒菜、熬粥、蒸馒头,10余名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开始了忙碌的准备工作。

“大冷天,每天早上忙完能在这里免费喝上一碗热粥,真是太好了。”6点刚过,天色微微亮,辛苦了一个早上的环卫工人、附近留守老人等已经排起了长队,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粥和菜不但温暖了大家的胃,也温暖着大家的心。

提起爱心粥铺,一直在这里就餐的环卫工人王大爷满是感激:“你们这里的粥是怎么熬的?真好喝,我在家就熬不出来这个味道。”对于一些环卫工人来说,他们很早就要到岗,来不及在家吃早饭,到这里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爱心粥,已成为他们一天中的必修课。

“这里的饭菜从食材挑选到下锅都是我们这些志愿者们用心用情精心制作,粥铺的饭菜每天都会变化,有小米粥、玉米糁、八宝粥、面条等,每天依食材情况准备。”爱心粥店的发起人徐玲丽介绍,除了早餐,店里还放了常用药品、酒精、口罩、消毒物品等等。有时候碰到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志愿者们就把饭菜盛好端到他们面前。

说起成立爱心粥铺的初衷,徐玲丽表示,以前在做公益事业中发现,街头的环卫工人,每天四点多起床干活,冬天时候,就在工作间隙路边歇息的时刻,吃早就冷掉的饭菜,或者就着热水啃几口馒头,就草草地解决了早餐。这一幕深深留在她的心头。2013年底,她与几名经常做捐助的爱心人士商量,要成立一家爱心粥铺,免费为环卫工们提供一碗冒着热气的早餐。

2014年春节刚过,他们在城区医圣祠街找了家小门店,爱心粥店就算开始营业了。

随着爱心粥店的影响越来越大,更多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也加入到爱心粥团队中来。“爱心粥屋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开饭,这些志愿者们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们都会在提前在凌晨三点钟来到粥屋,洗菜切菜,淘米熬粥,为这份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早餐做足一切准备,大家分工明确,尽心尽力做好每天的爱心早餐。”说起志愿者,徐玲丽赞不绝口。

爱心粥的免费食用人员,已由最初的环卫工群体,发展到进城务工人员、特困家庭、孤寡老人等群体。

从2014年粥铺开门至今,发起人徐玲丽、高地方和无数志愿者们一直默默坚持,无私奉献。这一坚持,就是八年。这几年间,爱心粥铺增加了送餐车,更新了厨房设备,在南阳市区施粥点从1个到7个(医圣祠街、柴庄口、淯阳桥、工农南路、八一路、火车站、永安北路),可以为全市更多的环卫工人们提供爱心早餐服务。

八年下来,爱心粥店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860天,总就餐人次达802487次,总志愿者人数达90143人次,义务服务时间总达20000多小时……

爱心粥平台 在大爱中延伸

“志愿者里退休的老人、上班的年轻人、周围的居民、放假的大学生等等,每天来这里帮忙的志愿者不少,谁有空就来帮忙。”“寒暑假时候,也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当志愿者。”徐玲丽说。

除了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粥铺能够坚持开下来,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在店里,记者看到地板上、货架上整齐堆放着一袋袋大米、食盐和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粥铺现在很多食材都是来自爱心市民的捐赠。“大米50斤、玉米糁30斤、大豆油3桶、现金100元……”厚厚的登记簿清楚记载着好心人的捐赠明细。

周书荣和周小秋是宛城区茶庵乡的两位菜农,他们不但经常为粥铺捐赠新鲜蔬菜,还会在农忙之余把萝卜洗净、切片、晒干、腌制好送来,豆子丰收了,会特意做成豆瓣酱送到粥铺。有的人家里是做粮油批发的,每月固定为粥铺捐赠几十斤的大米、小米、红豆等,附近的超市也会来捐赠蔬菜。提起爱心人士们的善举,高地方滔滔不绝。

浓浓的爱心感染着每一位来就餐的人。“有一位叫张景连的环卫工人,每年来粥铺捐赠1000元,老人很坚持,一定要让我们收下来。除了张师傅外,还有很多受过帮忙的人,家里种的有菜,也会时不时往店里送。”提起这些,徐玲丽既感慨又感动。

在爱心粥店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他们成立了圆梦助学公益项目和助老养老公益项目。

连年来参加“金秋助学圆梦活动”共资助贫困大学生,目前已捐助学生达150余人,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走访救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130余户,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每年的重阳节,爱心粥志愿者团队组织看望慰问市区定点养老院,及时关注生活及身心情况,力所能及、尽其所能为他们送去当季衣服及所需生活物品,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每年七一慰问老党员,发放夏凉席、营养餐、无糖牛奶等一些慰问品;每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组织志愿者慰问看望南阳市困难退役军人共计60余户,向他们送去了慰问品及节日的问候!”爱心粥店的平台在大爱中延伸。

“爱心活动,不仅能让受帮助的人感到快乐,施予帮助的人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幸福。我们每个人力量不大,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将更多温暖送给有需要的人。”徐玲丽对未来信心满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