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致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

人社服务有了“数字员工”

聚焦治理服务数字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众日报记者 张晓帆

“公司收到一条短信,提示我们可以申报青岛市研究生实习基地,申报成功后,来企业实习的硕博研究生可以享受每月3000元的实习生活补贴。我们企业本来就有研究生实习需求,人社服务直达企业需求,这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意外之喜。”3月27日,瑞海泊(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经理孙学全说。

瑞海泊(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收到短信后第二个月,便顺利设立青岛市研究生实习基地。目前已有3位硕士开展实习,累计申请实习生活补贴2.4万元。孙学全告诉记者,研究生实习生活补贴对企业的帮助非常大,在降低企业用人压力的同时,也为研究生实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瑞海泊(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享受到的便捷服务,受惠于青岛市李沧区打造的“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依托大数据资源禀赋,李沧区加速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打造人社智能公共服务“数字员工”,通过智能分析企业和人才的就业及成长状态,将人社政策、服务事项进行精准匹配,一站链接各项业务办理路径,简化办事流程,大大提升了政务办事及服务效率。

通过智能感知人才就业状态,及时推送学历提升、职称评定、技能提升等政策,促进人才成长;根据专业、从业经历推送岗位,促进再就业……人社智能公共服务“数字员工”能够综合人物画像、行为建模、智能分析等手段,实现人才服务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处置。同时,平台根据企业营业范围、税收、员工等情况,为企业赋予个性化标签,实现政策、人才的量身定制,主动为其匹配符合的人社政策、推送适合就业人员,充当起“企业HR”角色,打通人才政策、人社服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这背后,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加快推进。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数字青岛2023年行动方案》,推动数字政府场景变革、数字社会服务变革、数字经济模式变革、数字基础设施韧性变革、数字生态机制变革。依托人社智能公共服务“数字员工”,李沧区畅通数据流,搭建“精准匹配、智慧分析”功能于一体的线上人才服务专区,打通了多个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认互用、同步更新、业务协同,目前,已涵盖7122万条数据,为辖区企业贴上46项个性化标签,为人才赋予105项特定化标识,构建智能立体感知体系,为人才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除了人社智能公共服务“数字员工”,李沧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最近还来了一个“数字员工”。这个RPA自动查错机器人“员工”身怀绝技,能够将政务工作人员的日常性、重复性的工作,转化为计算机自动化运行流程。

记者看到,当一键启动程序后,这名“员工”就会对李沧区政务网上的数据进行“秒”复制、“秒”粘贴,并对27个单位686项、123个社区4370项依申请事项进行排查,及时将无法正常申请、无法跳转的依申请事项,形成文档推送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依申请政务事项可办率、上网运行率达100%,办件信息自动“无人化”归集、推送、共享,有效提高业务办理速度和办理准确度。

“原来需要人工一个一个点击,连续工作一上午也干不完。现在有了新‘同事’,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部门依申请事项的全部排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李沧区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祝凯旋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