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变“碳库” 空气变“真金”
竹子是浙江省安吉县的符号,安吉人用一支翠竹撑起了一方经济,去年竹业总产值达200多亿元。如今,这漫山遍野的翠竹又催生了一个听似“天方夜谭”、又真实发生的故事:毛竹林里的新鲜空气卖出了现钱!
“做梦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好事!”6月1日中午,山川乡大里村70多岁的李云福与68岁的池根法从自家竹林里返程,他们边走边谈,脸上堆满笑容。
竹农的笑容得益于安吉一项探索。去年12月28日,县属国有企业安吉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创立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当天,全县有5个村级专业合作社的21392亩毛竹林与中心签订期限为30年的《林业碳汇收储合同》,用农民的话说,就是收储竹林里的空气。
竹子是速生、再生植物,一个20厘米高的竹笋一夜之间能长成2米高的竹竿,“留三砍四不留七”,竹子4年便可利用。砍了又生、生了又砍的竹子比同面积树林多释放35%的氧气,一棵竹子可固定6立方米土壤,1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竹子产业因此被称作黄金绿色产业。
收储竹林里的空气离不开科技支撑。2010年,安吉与当时的国家林业局竹林碳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森林碳汇省级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竹林碳汇研究,形成了《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按照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简称CCER)标准,计算出平均每亩毛竹林每年碳增汇量为0.39吨,安吉据此打造竹林碳汇交易系统,收储时参照前30个交易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均价确定收储价格。按照合同,3年为一个结算周期,中心一次性付给5村合作社竹林碳汇收储金,在收储价基础上添加收储成本后卖出,净收益的80%反哺给村合作社。
大里村是首批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受益村,此前村里把农户分散经营的5425亩毛竹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中心收储后先后付出两笔钱,一笔是3年一次性的竹林碳汇收储金27.55万元,另一笔是竹林碳汇卖出后的反哺款1.99万元。
钱到账后,大里村培育竹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村合作社立即添置了竹林除杂机、打草机、竹林专用微耕机、开沟施肥一体机等专业化设备,并在竹林种植竹荪、黄精、大球盖菇等林下经济作物,修建延伸林道。这一系列举措将使原来的毛竹林效益猛增。大里村党总支书记应忠东说,保守估算,较之过去农户分散经营,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空气”,竹林碳汇收储交易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安吉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推动形成购碳群体。当地银行机构开发“碳汇惠企贷”,对需要信贷资金且单位能耗、单位排放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部分企业,参照上年同期或同类型企业贷款利率,给予利率优惠,企业用优惠的利息购买碳汇,不增加一分钱负担。
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2.5万吨竹林碳汇收储,向5个村竹林合作社支付3年竹林碳汇收储资金108.6万元,并与4家安吉企业完成56.28万元碳汇交易,从中发放反哺金12.69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大里等五村捷足先登,全县各村迅速行动,分散在全县农户手中的87万亩毛竹林正在向各自所在村合作社办理流转手续,待办完手续后中心将全部收储。
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院长金佩华指出,安吉竹林碳汇把观念性价值向实体性价值进行转换的探索证明,碳中和不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约束条件,而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来源,将促进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能和增长模式的变革。在浙江大学教授王景新看来,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关于新技术、新市场的赛跑,安吉的探索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赛跑中,掌握了利用竹林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导权。